
人體第二個大腦就在腸道。這說法並非指腸道像大腦一樣能思考或儲存記憶,而是腸道擁有一個高度獨立及複雜的神經系統。
人體的腸道內,布滿了過億個的神經元,這個複雜的網絡稱為「腸道神經系統」。它有獨立運作的能力,即使與大腦的連接中斷,仍能自主指揮腸道的消化吸收、營養輸送與廢物排出。當食物進入腸道,這個「腦」會自行判斷如何分解養分、何時收縮蠕動,呈現驚人的自主決策力。
另方面腸道與大腦之間有一條稱為「腸腦軸線」的雙向神經通道,腸道不光接收大腦的指令,更會主動發送訊息影響大腦。人體內九成的血清素、被稱為「快樂荷爾蒙」的神經傳導物質,其實是由腸道細胞與微生物共同生產。當腸道菌叢失衡時,血清素合成受阻,便可能引發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此外,腸道菌群還會透過免疫與代謝途徑,向大腦傳遞炎症信號,這解釋了為何腸道不適常伴隨情緒低落,而長期壓力又會加重腸道症狀。
現代研究指出高糖、高脂的飲食模式,加上過度使用抗生素,正破壞腸道菌群的平衡,令「快樂荷爾蒙」分泌不足。緊張的生活會讓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抑制腸道蠕動,形成惡性循環。種種生活形態,不僅導致腸道疾病激增,也間接增加情緒病的病發率。(待續)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