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自殺應急機制 | 陳以誠

政府23年12月推行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及早識別和支援有自殺風險的學生,在24年11月公佈延續措施至25年12月。

特首剛在9月19日在施政報告提出再延續及優化。

三層應急機制措施如下: 

第一層:加強教師培訓、家長教育,提高識別及支援較高自殺風險學生的能力; 

第二層:支援資助中學服務有自殺風險的個案,學校可直接聯絡所屬地區的「校外支援網絡」,為學生/家庭配對及轉介支援服務,加強與學校跨專業團隊溝通,確保持續支援;

第三層:為學校提供指引,釐清轉介至醫院管理局精神科專科門診服務的準則,精準照顧不同學生的需要。甄別為穩定個案的學生,可在輪候精神科服務期間,接受第一層機制校內支援及第二層機制「校外支援網絡」的服務。 各層機制的專責人員與學校、家長保持緊密溝通,提升層級協作,築起安全網。 教育局已舉辦專題培訓課程、提供學生精神健康教案和短片,宣揚正向育兒,與社會福利署合作,安排非政府機構到訪有需要的小學中學,舉辦精神健康活動,介紹輔導方法、應對技巧和介入策略、定期舉辦家長教育工作坊和講座,讓家長掌握子女健康發展和守護孩子精神健康方法,播放正向教育電影。

政府計劃:

1.三層應急機制在中學恆常化,並擴展至小學四至六年級,加強支援有需要的學生。

2.透過津助福利服務機構專項基金提供培訓,加強駐校社工處理學童精神健康問題的能力。

3.透過中小學《4Rs精神健康約章》和《精神健康職場約章》推廣社區精神健康。

4.鼓勵學校人員接受有關精神健康急救的培訓。

5.新設特別嘉許級別,表揚已安排一定數量員工接受精神健康(如精神健康急救)培訓的學校和機構。

6.推行「精神健康推廣大使培訓先導計劃」,推廣健康生活方式、培養抗逆力、構建關懷同行的支援網絡。

筆者建議政府加強跨部門協作,增加為小四以上學生實施三層應急機制外,要建立有效的支援網絡及營造接納和關愛的社會文化,預防AI可引發學生自殺的危機。特首發展AI行業和商機,也要警惕AI無限發展帶給學生的風險。

美國已有家長控訴 Open AI,指ChatGPT導致孩子疏離家人,協助草擬遺書及教唆自殺。

我們要更人性化和學生溝通。除了精神科醫生,香港更欠缺教育或臨床心理學家,新加坡為每間學校提供至少一名駐校教育心理學家。香港必須增加心理學家培訓和職位!

筆者拙作「為我加油」兒歌金曲,鼓勵困擾憂煩的少年。在YouTube 找陳以誠醫生〈為我加油〉,可找到歌曲歌詞:

「同途共享生命

共勝患難豁達堅定

弱小心聲慶幸你聆聽

為我加油勝萬難凱歌奏!」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