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9月底,2025年香港已有10宗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個案,創過去5年單年新高,更錄得1宗死亡個案。
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初期症狀與感冒相似,其病情可能在24小時內急劇惡化,甚至致命。
香港人留意腦膜炎雙球菌的不多,但計劃讓兒女赴海外升學的家長中很多選澳大利亞及加拿大,均屬腦膜炎雙球菌較常有感染個案的地區,另近4成家長沒計劃為到海外升學的兒女接種腦膜炎雙球菌疫苗。
感染腦膜炎雙球菌很嚴重,死亡率超過1成。患者必須入院治療,甚至可能要深切治療。
曾以中文唱〈月牙灣〉的烏茲別克歌手詩琳早前不幸逝世,終年20歲。內媒引述烏茲別克媒體報道稱,她是患腦膜炎去世。
腦膜炎多數由病菌及病毒引致,常見病菌包括腦膜炎雙球菌。
根據衞生防護中心資訊,腦膜炎雙球菌主要經由患者的飛沫或呼吸道分泌物傳播,潛伏期一般3至4天。流行性腦膜炎的病徵包括:發高燒、劇烈頭痛、頸部僵硬及嗜睡,亦會有嘔吐、抽筋、畏光或皮疹(兩歲以上可以全身出紅疹)等,後遺症導致智力受損,失聰等情況。
侵入性腦膜炎雙球菌感染更可引致關節炎、心肌炎、眼內炎或肺炎。
腦膜炎雙球菌患者必須入院診斷,包括:臨床檢查,驗血及脊椎穿刺化驗腦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以及培植病菌,並確認病菌對不同抗生素的反應,希望病菌沒有抗藥性,病人能接受一個療程的適當抗生素,成功殺菌。
幼童、長者及慢性病患者感染重症風險較高。腦膜炎雙球菌初期病徵與普通感冒相似,患者未必警覺,容易延醫誤診,增加重症風險。
如病人發高燒、頸部僵硬,以及出現神志不清,必須立即求醫。
高風險人士必須提高警覺,包括:免疫系統弱、長期病患者、吸煙及二手煙人士,與患者緊密接觸人士例如:1. 家人;2. 在日間護理中心、學校、幼兒園接觸的人;3. 曾直接接觸病人口腔分泌物人士;4. 常與患者在同一居所進食或睡的人。
預防勝於治療,這樣嚴重的病應該為孩子接種疫苗預防。疫苗有腦膜炎四價疫苗(包括ACWY)及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香港政府沒有將腦膜炎雙球菌疫苗放在母嬰健康院的標準兒童疫苗計劃中,家長要保護兒童不感染腦膜炎雙球菌,便要自費到私家診所接種,為孩子的健康平安,父母可以作這抉擇。
BB於9個月大已經可以開始接種ACWY疫苗,2個月大已經可以開始接種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很少副作用。若要到非洲旅行及亞拉伯國家,或到外國升學前,更要考慮接種。詳情可向醫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