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一位患者受口氣困擾多年,漱口仍未得到解決。口氣究竟是怎麼形成,又該如何防治呢?中醫認為口氣最常見於中焦脾胃不和、腐熟運化功能失常。食物入口經食道進入胃中,經過胃氣的腐熟磨化,進行消化,形成食糜。過程中精微物質被吸收,由脾氣轉輸,營養全身。如果脾胃功能失常,飲食消化不徹底,濕熱濁邪停蘊胃腸,向上逆流薰蒸,就會有口氣。北宋《聖濟總錄.卷一百一十八》:「口者,脾之候,心脾感熱,蘊積於胃,變為腐臊之氣,腑聚不散,隨氣上出,熏發於口,故令臭也。」
防治口氣首要顧護脾胃。一是健脾祛濕,三餐飲食規律,要忌口辛辣生冷刺激食物以顧護脾臟。飲用祛濕茶:炒赤小豆、炒薏米、紅棗、山藥,加水煮後飲用以助濕氣排出。二是養胃,脾胃喜溫不喜寒,可以多吃溫補食物,如小米、山藥、蓮子、芡實等以溫養胃臟。三是補陽,多曬太陽。曬太陽又被稱為「天灸」向天借陽氣,借陽光的能量把體內的寒濕往外排,固護陽氣。四是穴位按摩,《勝玉歌》針灸口訣寫道:「心熱口臭大陵驅」。故選取大陵穴,微握拳,將一手的拇指指腹放在大陵穴上,垂直按揉,每日兩分鐘,以出現酸痛感為宜,左右交替。按摩大陵穴具有清心降火、健脾化濕、清除口臭之效。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