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畫治療 | 陳以誠

上期講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畫畫屬於甚麼?

哈佛大學候活教授(Prof. Howard Gardner)提出的空間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是8種多元智能的一種,包括:畫畫、建築、方向感等。

孔子教導的六藝,以「書」及「御」最接近畫畫。家長應了解兒女潛質,培養興趣。筆者認識一位兒科前輩,行醫少,畫畫多多,作職業畫家。

不少有音樂或繪畫天份的青少年,敵不過生活現實,或被父母壓逼到放棄藝術理想,後來雖滿足父母的願望,自己卻不滿足,始終飢渴於尋覓兒時夢想。

最近欣賞了電影《Loving Vincent》:關於the Father ofModern Art,現代藝術之父梵高Vincent Van Gogh。講他心路歷程,以及他是自殺還是被殺。

他是長子,卻從未得父母的喜愛,總是被冷落、忽略。原來Vincent出生前,父母的第一胎嬰兒出生便天折,在父母眼中,那個才是夢想完美的第一個Vincent,梵高在父母眼中像是「次貨」,他在這陰影下抑鬱地成長,永不能滿足父母的要求。學習和工作不如意,在家長眼中,梵高是不斷的失敗。

潦倒的梵高甚麼都做不成,直至28歲才第一次拿起畫筆,作業餘畫家。弟弟迪高(Theo Van Gogh)在成長中諒解同情失敗的Vincent,完全相信梵高有畫畫的天份。在生活、經濟、精神上全力支持他,更全費資助梵高,去到巴黎全情投入畫畫。

在弟弟愛心支撑下,8年間,梵高竟然能完成800幅獨特風格的油畫。雖然在生時無人欣賞,只能賣出一幅,但死後,一直到現在,梵高的畫在拍賣所仍是售價超高。

梵高父母沉溺於負面情緒和成見,傷害親子關係,污染孩子成長的天空。

兄弟姊妹可以因妒忌爭鬥而關係不好,也可以同心、鼓勵,增強彼此的成就。就像Theo全心全意全意扶助失意的Vincent,便發掘和造就了一位偉大的畫家。兩兄弟真的心靈相通,梵高自殺半年後,迪高天地也離世了。

梵高也畫了治療他的醫生:Dr. Gachet紀西醫生,那幅畫在醫生死後百年賣得當時破紀錄近億元高價。那時很多藝術家都找他治療,因為他本身也是畫家,明白藝術家的感受,較有同理心。

紀醫生自小喜歡畫畫,可惜父親要他學醫,放棄藝術,他聽從父親,就像前文所述,因工作和興趣理想錯配,而遺憾的典型例子。

紀西醫生治療潦倒的梵高,也和他分享畫畫意念和心得,梵高為他繪畫的畫像,嚴肅更沉憂。

紀西說梵高是自殺的,正如所有記載所述。但本應鼓勵梵高的紀西醫生,彼此爭執中竟講出負氣說話,成為催命符。每一個醫者,不論醫生、醫師、治療師都要醒察,決不要說傷害病人的話。

聖經說:「要說造就人的說話」「要勒住自己的舌頭」

在生時失敗潦倒的梵高,不被父母和世人接受,被當作「地底泥」,被認為對家庭社會毫無貢獻,反倒成為人類精神文化的巨人,藝術史的殿堂人物。這個極度落差值得我們反省。

主題曲當然是Don McClean1970年的不作品《Vincent〉。

腦海中不斷浮現不少劇中名言,包括:「我是一個無名小卒、無名氏、nobody,甚至被當作不存在,un-present,但我要證明,我心中也是言之有物。」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