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瘦、白淨、五官端正,在旁人眼中,子晴理應是標準的「氣質美女」。但唯有她自己知道,每次拍照,總是需要擺角度,扭腰縮膊去掩飾不協調的肩線;每當換季買衣服,她必須精挑細選一些可以掩住寒背和高低肩的剪裁設計;每一次站在bright light下的場合,她的心裏都藏着一絲自卑,這些,源自於一個名字——「脊椎側彎」。
起初子晴不以為意,只是覺得右邊肩膀常常略高,久之,發現穿無袖外衣時,兩邊腋下比例失衡,微側的骨盆讓她雙腳走起路來總有「腳麻腳痺」,甚至長期腰酸背痛。經診斷後指出,原來她患有中度脊椎側彎,背部的自然生理彎曲被拉偏,導致肩胛骨浮現不對稱,脖子向前前傾,胸口壓縮,氣息被限制,整個人的站姿都偏離了中軸線。
脊椎側彎不止是構造上的問題,若不及時理療調整,它就會像竹枝的偏折角,隨着年齡漸長變得愈發難矯,最終影響的不單是外觀,而是誘發肌肉長期受力不均,一邊膊頭愈來愈高,另一邊肌肉就開始放鬆,導致筋膜繃緊,併發出胸椎旋轉、骨盆歪斜等問題,嚴重時甚至影響呼吸、血液循環、神經線受壓及肌肉勞損等——那時就不單是「不好看」,而是不堪承壓、常痛難耐。
子晴曾因此錯過跳舞表演和模特兒招募,連運動會時也常因背痛請假。直到遇上合適的評估和治療,才開始人生的轉變。治療的第一步,並非強力矯正,而是意識喚醒——透過專業評估,發現原來她的生活慣性如斜側坐姿、單肩背袋、長期彎腰望手機,加劇了脊柱的不對稱。子晴接受了專業的器械矯正,再配合肌筋膜伸展技術,過程雖艱苦卻必須堅持。日常習慣也徹底更改:調整電腦高度、改用雙肩袋、每日做姿勢檢查、自我拉伸。
最初三個月,身體只是微妙地適應;半年之後,她驚喜地發現自己拍照不再需要「假裝站直」,甚至勇敢地穿起露肩衫,展示久違了的「女神肩」。一年過後,她不再被人問「你依家駝咗背呀?」反而有朋友說:「你好似高咗咁,有啲模特Feel添。」
那刻,子晴幾乎想落淚——原來「線條之美」,不在衣服,不在化妝,而是在姿態。高低肩令人失去平衡感,寒背會顯老削弱氣場;而當你可以自然挺胸、肩膀平衡、脊骨筆直,行路時行路自然更挺、呼吸亦暢順,散發一份不可磨滅的自信,這不止是外在的吸引力,而是生命能量的流動。
高低肩不是天生定局,只是未及時察覺;而姿勢不正從來不等於「醜」,真正的無奈,是你被脊椎歪斜偷走的勇敢和自信。脊椎,就是你真正的「內在架構」。氣質,不是天生的,是由脊椎延伸出來的堅持與重塑。人生的線條,由你來畫。只要你願意開始站直,未來就會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