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勞多得 | 岑信棠

手術是治療大腸癌的重要手段。然而,術後病人往往身體較為虛弱,需要透過多種方式促進身體恢復。其中,運動在大腸癌患者術後復健過程中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具有多方面的益處,在不同時期更加有不同的作用。在手術後初期,運動能夠促進身體機能恢復。適當的運動,如散步、太極等有氧運動,能逐漸提升患者的心肺功能,減少心肺功能不佳導致的疲勞感。運動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液的分泌,有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預防便秘等消化系統問題。

運動同時對心理健康有正面作用,被診斷為大腸癌以及接受手術,對病人的心理造成了巨大壓力,術後許多患者會陷入焦慮和憂鬱的情緒。運動可以促使身體分泌內啡肽(Endorphins),這種物質被稱為「快樂荷爾蒙」,能夠改善患者的情緒狀態,減輕焦慮和憂鬱症狀。透過運動改善身體機能和心理狀態後,他們能夠重新參與自己喜歡的活動中,與家人和朋友有更多的互動,恢復正常的社交生活。

更重要的是運動可以降低復發風險,研究表明,規律運動有助於調節免疫系統,增強身體的免疫功能,使免疫系統能夠更好地識別和清除體內可能殘留的癌細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結腸癌的復發風險。運動還可以改善身體的代謝狀況,夠幫助控制體重,避免肥胖,調節荷爾蒙水平,減少癌症復發的因素。

2025年2月在國際醫學期刊《癌症》發表了名為「體力活動與大腸癌患者存活率之間的關聯」的研究報告,分析了來自兩項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資助的大腸癌三期病人手術後治療臨床研究,在跟進時間中位數為六年的存活率,共收納了近三千名大腸癌病人(年齡中位數為60.8歲)。病人受邀請提供了體力活動紀錄,研究團隊將他們的體力活動量轉換為代謝當量。研究團隊將病人的存活率與根據年齡、性別和年份進行配對未有患癌的一般人群的存活率作出比較。之後再分析因應代謝當量的多少,大腸癌病人的存活率與匹配的一般人群的存活率之間的差異。

總體而言,大腸癌患者的三年存活率與匹配的一般人群的存活率之間的差異降低11.3%。研究團隊在結論中指出,大腸癌三期病人在手術後定時進行體力活動,可提升存活率,縮小與一般人群之間的存活率差距。

Mark和他的幾位第三期大腸癌病友是在腫瘤科醫生的診所相識,他們之所以相互熟悉,是因為他們在當時六個月的術後輔助化療期間相互照應,定期見面並按照腫瘤科醫生的建議改變生活習慣,多做運動,包括去Gymn和行山。他們都是運動的受益者,典型的多勞多得,在治療三年多後,一直保持身心康泰,身體比以前更為壯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