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免疫力 | 岑信棠

二○一五年聯合國永續發展高峰會通過的《二○三○年永續發展議程》,其中的一項具體目標是,到二○三○年將非傳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NCD)導致的三十歲至七十歲年齡層死亡風險減少三分之一。聯合國的資料指出,非傳染性疾病每年造成四千一百萬人死亡,相當於全球所有死亡人數的百分之七十四。其中一千七百萬人是在七十歲之前死於非傳染性疾病,被定義為過早死亡。非傳染性疾病包括心腦血管疾病(冠心臟病和中風)、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以及糖尿病。非傳染性疾病是遺傳、生理、環境和行為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這幾種因素中,比較容易改變的,是日常生活習慣,包括不健康飲食和缺乏體力活動所導致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肥胖。這些被稱為代謝性危險因素,可繼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正是非傳染性疾病造成過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大量研究顯示,體力活動的多少,與總體死亡率成反比。缺乏體力活動是各種非傳染性疾病的重要風險因素。增加體力活動,是降低所有非傳染性疾病風險的方法,而且幾乎沒有不良副作用。體力活動會改善肌肉、骨骼和心血管系統的健康,減慢甚至逆轉跟隨年齡出現的退化,讓年長人士保持健康。

流行病學證據顯示,持之以恆的體力活動與較低的癌症發病率、癌症死亡率,及癌症復發率有明顯關連。動物實驗研究,清楚顯示規律的體力活動可以延緩癌症的惡化。多個回顧性研究顯示,完成癌症治療後的復康者,定期進行體力活動,可以降低癌症復發率。這方面的研究,針對乳腺癌和大腸癌的研究較多,效果也最為明顯。一項大型研究顯示,在確診乳腺癌後定期進行適度運動(相當於每周以一般速度步行三至五小時)的病人,與運動量較少的病人相比,可以降低乳腺癌復發和死亡的風險四至五成。定期運動的好處對於患有荷爾蒙受體陽性乳腺癌的病人尤其明顯。

定期運動有助控制腫瘤的機制多種多樣,包括加快新陳代謝、調節荷爾蒙功能、抗發炎和抗氧化等機制。最新研究顯示,運動透過肌肉收縮過程中釋放的肌肉因子,改變免疫反應和功能,同時加強免疫細胞滲透腫瘤,從而抑制腫瘤生長。肌肉收縮過程已經能夠有效提升免疫系統對付腫瘤的能力,腿部肌肉是一般人全身最強的肌肉群組,所以不難理解,每周以一般速度步行三至五小時能夠有助控制腫瘤。研究團隊指出:「以前人們認為癌症患者在診斷後應該多休息。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顯示,運動可以改善癌症的預後,所以癌症病人在治療期間和完成治療後,都應該盡可能多做運動。」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