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眼燉品|黃錫榮

在普寧有一條大村落──西社(古時叫西畬,原有畬族原住民居住),村中大部分人口是從明朝開始遷入,以江夏黃姓為主,這條村在很古時被冠以龍眼村之名,村中古寨的月眉池畔有—棵古龍眼樹,它長出的龍眼個頭超大,被冠以「皇帝龍眼」之名,據說是因為曾作為貢品送上京城,獲皇帝青睞而得之,當然這只是傳說,當年出產皇帝龍眼的樹早已不復存在。

解放後因農業政策改變,西社之龍眼樹幾乎被砍個清光,現在偶爾回去吃上幾粒已頗為珍貴,像這種老果樹砍了,要重新栽培要多少年月啊?實在可惜。

龍眼又稱桂圓、福圓、荔枝奴、燕卵、牛眼等多個名字,其樹壽命可長達四百年。龍眼圓如彈丸卻略小於荔枝,皮含革質而脆,果肉味甜,因其晶瑩剔透,可見內裏紅黑色果核,極似眼珠,故以「龍眼」名之。

今期就以龍眼為主題,做個燉品給大家分享,在這酷熱異常的氣溫下非常合適,能助大家胃口。

材料:龍眼(最好用石硤龍眼,東南亞的龍眼肉果味淡,而且甜味太重)、響螺頭(最好用新鮮的,若沒有,可改用乾螺或急凍螺亦可)、花膠和豬赤肉。

做法:將龍眼去殼去核,一半備用,另一半以攪拌機打成汁,豬赤肉汆水後和響螺頭(若用乾貨或急凍的要先浸發和汆水)、花膠、龍眼汁,加適量礦泉水放入燉盅,隔水先燉兩個半鐘左右,然後將龍眼肉放入燉盅,再燉半小時(也可因個人口感調整放入龍眼的時間,總之這個燉品大約要燉三個鐘),最後用海鹽調味,便可享用。

此燉湯清、香、鮮、甜、爽,各種食材碰撞出奇特的味道,大家趁今年龍眼盛產且品質特佳,不妨滋補一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