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有人要吃嗎?」宴席到尾聲,轉盤上仍有兩鍋吃剩的咖喱牛腩和咖喱蘑菇,於是禮貌地詢問在座各人。這句話的背後含意明顯不過:我要打包帶走喔!
實不相瞞,每一次出席信興集團的宴會,都有打包的衝動,但礙於正式的商務社交場合,怎好意思像好友聚會般把吃剩的菜餚分贓,所以對上一次在馬場廂房,看到那一盤咖喱要搬返廚房,覺得多可惜!但這天中午又出席信興傳媒午宴,忽來的膽子,又恃着熟不拘禮,決定把「蒙氏咖喱」帶回家,沒想到有幾個老友和應,原來人同此心。
說起來,第一次嚐到蒙氏咖喱是差不多二十年前的事了,當時信興創辦人蒙民偉仍健在,他辦的宴會總會有他拿手的咖喱,到他的兒子蒙德揚和女兒蒙倩兒接班,也把這個傳統接下來。作為多年座上客,根本已分辨不到哪一年的咖喱最好味,而且比較也沒有意思,反正都十分惹味,重要的是借着辛辣的味道,串連蒙氏家族的一脈相承的堅毅奮鬥。我們吃的不只是咖喱香,而細味一個企業的成功傳奇。
咖喱配白飯,是天作之合,我認為不管是日式咖喱,抑或印度咖喱,當然蒙氏咖喱也不例外,即使近年因應自身健康指數,已減少飯量,但咖喱當前,豁出去了。而咖喱遇上蒙民偉,合該眼閉,事關香港第一個電飯煲,正是蒙民偉引進來的。樂聲牌電飯煲發展到今天,令一粒米變成透心可口的一粒飯,當中使用的超凡科技,簡直鑽研到匪夷所思的地埗。
記得有一年在沙田馬場廂房吃蒙氏咖喱,當然配白飯,但怎麼這口飯特別好吃?打聽之下,知道是用金鳳米,但我常吃金鳳米,也不是如此,直至看到那個「IH蒸氣磁應西施電飯煲」,真相大白。當年這個電飯煲甫推出來,令不少人譁然,因為售價逼近一萬元。吃過此煲飯,每粒飯都香透軟糯,便知道並非尋常電飯煲做得到。咖喱雖香,仍須煲得好的白飯扶持。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