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合十 | 水 歌

在佛教儀軌中,「合掌印」是最基礎而深奧的手印。雙掌相合十指並攏,既是對佛菩薩的禮敬,亦隱喻「理事合一」的哲思—左掌代表眾生,右掌象徵佛性,相合時彰顯凡聖無別的圓融。

這種形而上的精神性,不僅適用在日常的行儀之中,也在當代建築中被轉譯為具象的空間語言,兩座以「合十」為原型的建築,揭示着宗教符號與空間象徵的甚深對話。 

2009年落成的陝西扶風法門寺合十舍利塔,以高達148米的巨型雙手合十造型呈現。建築師李祖原將宗教符號極致具象化,塔身如雙掌微拱,中段鏤空處形成一道「信仰光隙」,陽光穿透時在軸線上投下長長的光軌,引導朝聖者步向供奉佛指舍利的地宮。合十塔的存在,讓人們在參禮聖地時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合掌的意義,並在空間中感受佛教的恭敬精神。

相較於合十塔頗為具象的詮釋,早在1975年竣工的東京靈友會釋迦殿展現了更抽象的當代轉譯。建築師將「合掌」解構為金字塔形屋頂下的層層外牆,以不銹鋼覆蓋建築結構。材質的巧妙運用讓建築隨光線流轉金黑幻色,當信徒仰視屋頂時,弧形曲面如同雙掌環抱,呼應着佛法庇護眾生的意象。以金字塔形的結構覆蓋無柱的大廳,亦消弭了傳統寺廟的柱林阻隔,展現出前所未見的建築美學。合掌屋頂不僅提供了一個靜謐的空間,同時也象徵着信徒雙手合十的心靈交流。

兩座建築雖手法迥異,卻共同演繹合掌的雙重空間哲學,企圖透過垂直向上的神聖性,賦予與宇宙連結的可能,並串聯起諸多信眾的視覺印象。使得建築不再只是禮佛空間,更是促進眾生互動的載體。扶風法門寺以紀念碑式的造型凝結神聖瞬間,靈友會則將儀式感化解構為生活場景。前者令人震撼於佛法的前瞻性,後者讓信仰滲透市井日常,或許這正是「合十」最本質的雙重性,既是對超越者的憶念禮敬,亦是對芸芸眾生的溫柔關注。

1975年,東京靈友會釋迦殿。

2009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合十舍利塔。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