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靚太C正在學「圍棋」,上課的衣着總愛以黑白色互襯,十分有心思。
這日見到她IG的新貼文,相片裏她穿着一件Shanghai Tang白色小企領無袖短身上衣,下身配搭一條同品牌的黑色過膝裙,白𥇦的腳襯上Gianvito Rossi黑色夾趾高踭sandas,飾物獨戴一隻我為她覓得的冰種翡翠手鐲。憑這一身得體又不失清爽的黑白配造型,我推斷她又是上圍棋課吧。
看caption一句「一子錯,真的會滿盤皆落索」,配個淚眼汪汪emoji兼「#圍棋班」,Bingo!猜中了!短短的內文寫道她在課堂上跟同學對奕,期間大意下錯一子,形勢因此遽轉,最終輸棋有感。
其實唔使識「圍棋」,「一子錯」的懊悔,我從切割翡翠中就體會過。翡翠最重要的一步是「切石」,這個工序出錯的話,亦會全盤落索。
我們在珠寶店見到的翡翠,是經過十多道工序後的終極成品,其實她的初始狀態,在外行人眼中有如一塊尋常石頭。
面對石頭模樣的翡翠原料(以下稱「原石」),第一件事是要將她鎅切打開,再依據其質素安排後續雕製事宜。但在哪一處落刀,卻非常要求經驗同見識。
一塊原石最有價值的部份是顏色,落刀時務求保持完整。但我們看不透原石,只有憑經驗由外部跡象來推敲原石內哪一處含「色」最多,再決定落刀地方,避免誤把顏色切斷。
你可能會問顏色切斷了也不會消失不見,錯咗又點?
小妹且簡單化來解釋,假設翡翠的顏色面積原本能雕琢一件10cm大的作品,但卻因為失誤被分中切斷,結果作品只可以做兩件5cm大的。顏色是沒有不見,不過製成品就細了一半,而在翡翠尊尚「單一而大件」的價值觀中,這種「大小之別」隨時令翡翠的價值相差十數倍。一刀之錯,錯咗就係咁大件事!
切石出錯未算常見,但亦絕不罕見,我也曾因為年少衝動,貿然落錯刀蒙受過損失。唉⋯⋯這往事有機會再說吧。
總之,「高人」切割原石,往往如棋士面對棋盤,入晒定咁反覆沉思推演,絕不會輕率出手。這般審慎正是深明切錯石,會造成無可挽回的虧損。
原則上捉棋要「舉手不回」,然而記得小時候跟姐姐玩「鬥獸棋」,我下錯幾多次也好,她總是讓我重來,彷彿時間能夠倒流。長大後我當然知道時光只會無情直走,每次可以重來又重來,全因我有一個善良的家姐,不忍心小小的我太早嚐到「一子錯,滿盤皆落索」的悔恨而已。
「現實」沒有我姐慈悲溫柔,做錯事會讓你"undo"再來,所以做咩事都好,停一停、諗一諗,「三思而後行」實冇壞嘅。
切原石如下圍棋,一樣落手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