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心林 | Serena Yau

「喂,你覺唔覺𠵱家啲戲,好鬼鍾意講『道理』?」點了杯Gin Soda的中女A,把弄着飾在杯緣的青檸塊時,沒頭沒尾的問。

小妹不熱衷睇戲,沒研究之下,只好憑常識回答,電影「言之有物」應該是好事。

只見中女A的視線從那塊青檸移到我面上,語氣無奈的表示:「拍到好似教育電視咁就唔好囉。」她說以電影「講道」不是問題,但拍得幼稚直白,就非那回事了。

「有『道理』想講,我prefer用『隱喻』嚟表現,等觀眾自己去領悟嗰種。」淺呡一口Gin Soda後,中女A補充。

點估到Happy Hour飲杯嘢,個topic竟然去到電影分析!電影我真的不在行,然而中女A提到「隱喻」,我下意識聯想到翡翠雕刻常用的「借喻」手法,兩者也許相似。

關於雕刻,翡翠行內有這樣的制式,就是「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意思是翡翠要工藝來雕飾,而雕飾主題一定要有涵意,涵意又必須跟吉慶有關。

當這些吉意在藉雕刻來呈現時,玉匠們多借用物器來作寓,例如「花卉」象徵「繁榮」;「葫蘆」代表「健康」;「雀鳥」借喻「喜慶」。

所以用翡翠來祝福別人前景燦爛,會雕刻綻放花團;祈願身體健康,會雕飾蔓草葫蘆;希望喜事降臨,會雕畫靈動飛鳥,而不是hardcore刻寫「前程似錦」、「百病不侵」或「喜從天降」這些揮春似的句語。

運用「借物而寓」的手法,佳處不止能提升翡翠的藝術價值,在會心感受裏頭暗承的祝福嘅同時,亦能欣賞玉匠的手藝。

再者meaning沒有點明,一朵花既能是「繁榮」的象徵,也可以詮釋成是對「生命」的頌讚。如此作品內容能因每個人的所想所感而流動,予人浮想回思的餘韻。這種意涵婉轉的雕刻,自然比那些「畫公仔畫到出晒腸」更堪細味。

始終電影非我專長,只能猜想中女A唔like拍得露骨的「道理電影」,心態或跟欣賞翡翠雕刻差不多吧!實情如何我沒深究,因為她說的另一個point,好像更值得思考。

中女A感慨講道理的電影泛濫誠非好事,她解釋只有連那些「孝順父母」、「保護弱小」、「珍惜生命」等你明我明的道理也漸漸淪喪,才會有人想拍齣電影來重新教育觀眾吧!

所以不妨諗諗,「『戲』以載道」成潮流時,是否反映我們的心靈已經迷失,要借顯淺得如etv的「道理電影」來提醒?

電影好壞從來主觀,只不過中女A嘅論調,聽落又好似有啲「道理」⋯⋯但都係嗰句啦,happy hour飲杯嘢,個topic做咩開到咁大?「講」道理,除咗睇手法,仲要睇埋timing吖嘛!

長壽安康的祝福,翡翠會以壽桃形象來表達。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