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的溫柔 | Serena Yau

鄭蕙仁1歲的時候,父母為她辦了個「抓周」儀式。但那天小蕙仁對面前各具寓意的物品不屑一顧,只着迷般抓握着戴在父親頸上、那件名叫「獅子戲球」的翡翠吊墜不放。「抓周」或許真的預兆了甚麼,蕙仁果真在「戲球」上甚有天份。五歲接受足球訓練,「控傳盤扭射」學來得心應「腳」,球技隨年歲越加精進成熟。今年升讀中二,已獲隊友推選為校內女子五人足球「B隊」的隊長了。

獅子戲球有好運來臨、家道興旺等瑞意,自然成了翡翠雕刻的熱門樣式。

事實以蕙仁的球技,球員平均能力較高的「A隊」才應是她的歸宿,奇怪蕙仁偏要留在實力相對弱的B隊,即使這叫她無緣「冠軍」頭銜,她亦不以為然。蕙仁讓旁人不解的舉措,其實早有迹可尋。

從學球以來,每當能自由組隊對練,蕙仁必定與那些在正式賽事中,多成後備或不入選的同學成軍。

別以為只在無足輕重的練習賽,她才這樣做,在蕙仁10歲那年,教練把麾下的小球員,分編成「一強一弱」兩隊報名參加公開比賽,蕙仁毫無懸念入選具奪標機會的「強隊」。然而出人意料,她竟請求教練把自己編入「弱隊」,更恐怕被拒絕,央來父母幫忙說情。教練最終尊重蕙仁意願,把她改列到「弱隊」陣容。

父母對女兒的決定雖無異議,卻難免好奇,某晚蕙仁睡前,幫她籠理被子的媽媽忍不住問她,為何會自發加入「弱隊」。

「媽媽,踢足球真的很快樂⋯⋯但踢得不太好的隊友,卻經常沒能出場。」蓋好被子的蕙仁,扁着嘴囁嚅。她解釋加入「弱隊」,是希望能幫助球隊晉級,又說若大伙兒因此能多踢幾場比賽,一定會很高興的。

「但若果因為隊友而輸了,你會傷心嗎?」媽媽輕撫着蕙仁的頭問道。

躺在床上的蕙仁皺起眉頭,望着天花板用力的思考一會兒後,回答媽媽說:「不會啦,大家能開心的踢球就好了。」

那次公開賽的結果,蕙仁帶領球隊贏了頭兩場比賽,可惜第三場的對手實力強橫,即使她交出一助攻一入球,球隊還是以四比二落敗出局。但在整個賽程中,每名隊友都得到出場機會,大家踢得盡力盡興,蕙仁的小小心願也算達成。

自此以後,蕙仁就帶着要「全員同樂」的心情來踢球,所以不管隊友近門射偏、傳球出界、還是烏龍失分,蕙仁始終笑着鼓勵。因為比起別人視為一切的賽果,她更在乎一起踢球的隊友。

父母親看見蕙仁在球場上的風度,偶然會想到「抓周」那一日,被女兒抓緊不放的翡翠「獅子戲球」吊墜,不單預告了她的踢球天賦。也許,上天於其時還暗示了他們的寶貝女兒,有着一顆如翡翠般親和又溫柔的心吧。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