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壁與成長 | Crystal. K

今天開車時,某電台正播放幾位嘉賓分享他們的人生故事。聽著讓人心中感慨萬千。其中一位說:“人生的旅程並不總是順利。人是叫不醒的,都是撞牆後才知痛而醒的。”的確,成長的過程總是充滿挑戰。每當我們遇到挫折,實際上都是和生活的老師進行深刻對話的時刻。每一次跌倒,都是自我覺醒的機會,讓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

回想起以往那位年少無知的自己,父母常常告誡說要努力學習、踏實向前。然而,在那個無憂無慮的年紀,又有多少個學生能真正理解這些話的深意呢?通常,只有當我們步入社會、面對生存壓力時,才會恍若驚醒,意識到那些教誨的重要性。正如作家路遙所言:“每個人都有一個覺醒期,覺醒的早晚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經歷的種種困難,便如同人生的試金石。

不知道你或是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常希望用自己的經歷來幫助身邊的人,但常常得到的回應卻是“我知道”,而對方依舊固執己見。這種感覺就像是在仰望夜空中的星星,明明觸手可及,卻又讓人覺得遙不可及。人們往往需要親身經歷,才能真正理解那些道理。

面對挑戰時,強者和弱者的反應截然不同。強者在遭遇挫折時,能夠迅速洞察問題根源,進行反思與調整。他們不會將挫折視為失敗,而是將其視為成長的契機,思考如何突破瓶頸。相較之下,弱者往往在碰壁後陷入自我懷疑的漩渦,負面情緒如烏雲般籠罩著他們,使其逃避現實。直到經歷更多磨難,他們才意識到該改變自己的思維和行為。這種覺醒常伴隨著更深的痛苦和代價,但正是這些經歷讓他們最終成長。

其中有位嘉賓分享了他最近幾年的經歷。他在完成博士學業後,毅然辭去了校內穩定的工作,滿懷激情地投身於創業。然而,由於對市場的需求缺乏瞭解,使他當時的創業之路充滿坎坷,市場調研不充分、合作夥伴的背叛、資金鍊斷裂等……這些挑戰幾乎讓他走投無路。但正是這些經歷讓他意識到自身的短板,開始重新學習商業知識,調整運營策略。經過無數次的失敗,他終於在去年走上了正軌。每當回首過去,他總會感慨:“要不是當初的那些磨難,我可能永遠也無法成長。”

作家楊絳曾說:“人生一世,無非是認識自己,洗練自己,自覺自願地改造自己。”在生活的風雨中,我們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正是成長的開始。生活並不是一帆風順的,正是那些挫折和挑戰,讓我們在跌倒中學會站起,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每一次經歷,無論好壞,都是一塊墊腳石,讓我們更接近夢想。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心理閃光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