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未知 | 水 歌

轉眼間,2024年已走向尾聲,並即將迎來全新的一年。在面對國際局勢大環境的動盪與煙硝,以及香港本地經濟的諸多挑戰,對於許多人來說,究竟該以甚麼樣心態來看待來年,或許早就充滿着諸多疑慮。有的喜憂參半,有的看淡本港未來的發展,都讓我們對大時代的可能性,充滿了不安的氛圍。 

甚至如果幾年前曾留意過網路上引發熱議的預言,來自日本漫畫家龍樹諒的作品《我所看見的未來》,那麼應該會記得她預測在2025年7月,即將迎來一場世界末日等級的大災難。

這部漫畫以記錄作者的預知夢聞名,首次發表於1996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對2011年311地震,以及包括對皇后樂隊主唱Freddie Mercury去世的預言。 而對2025年7月大災難的預言,則更增添了一份不安與焦慮。這份不安的躁動,除了來自於對災難本身的憂心,也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 

依佛教的末世論的觀點,過去的人們常常認為自己生活在「末法時代」,一個佛法衰微、道德淪喪的時代。 然而,即使身處在這樣的時代,人們仍然努力地傳播善念,為後代留下美好的訊息。如珍藏在房山雲居寺地宮中,所雕鑿的上萬件歷代石經,企圖藉由堅硬的石材,保存經典中的珍貴哲理。這份跨越唐到元數代人的堅持與信念,正是面對未知困境時最寶貴的精神。 

無論預言是否準確,面對未知的2025年,我們應該更積極的尋覓自身的解答。龍樹諒的預言,終究提醒我們未來充滿不確定性。身為一個普通人,我們無法預知明天會發生甚麼,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度過今天。與其不斷深陷於對未知的恐懼,不如從自身做起,播下善的種子。積極地生活,努力工作,關愛身邊的所有人,這些都是我們可以掌控的。 即使未來充滿挑戰,只要我們保有積極樂觀的態度,並為良善的事情而努力,定能讓明天更美好。

雲居寺石經地宮,北京房山區石經山。

《我所看見的未來》,龍樹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