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品牌大獎2025|海洋公園 — 引領逆轉瀕危趨勢 培育公眾守護自然

更新時間:09:00 2025-07-30
發佈時間:09:00 2025-07-30

海洋公園
引領逆轉瀕危趨勢 培育公眾守護自然

海洋公園今年再度榮獲《東周刊》「環保品牌大獎」,足證其在環保及可持續發展領域的領導地位和貢獻。海洋公園自一九七七年成立以來,作為非牟利法定機構及獲認可的慈善機構,一直肩負教育與保育使命,近年更推出嶄新保育倡議項目「逆瀕行動」Mission R,並成立「海洋公園保育聯盟」及「海馬同學會」,結合社區及學界力量,進一步傳遞守護自然的訊息和促進公眾參與保育。

海洋公園除成功繁育大熊貓龍鳳胎寶寶加加和得得外,近年更四度成功繁殖川金絲猴,為瀕危物種延續作出重要貢獻。
海洋公園除成功繁育大熊貓龍鳳胎寶寶加加和得得外,近年更四度成功繁殖川金絲猴,為瀕危物種延續作出重要貢獻。


「逆瀕行動」三大目標

面對全球物種加速滅絕的危機,海洋公園於二〇二三年推出「逆瀕行動」,以「拯救物種及棲息地」、「食本地鮮」和「走塑挑戰」三大目標,推動保育的實踐,促進社區協作,共同邁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繁育具保育價值的物種 — 在「拯救物種及棲息地」方面,去年出生、備受矚目和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大熊貓龍鳳胎寶寶加加和得得,正是海洋公園決心守護珍稀物種之見證;而加加和得得的媽媽盈盈,亦成為全球最年長的初產大熊貓,足證海洋公園在動物護理及繁育具高度保育價值物種方面的領導地位。除了大熊貓,川金絲猴亦同樣是來自四川的珍稀物種。公園成功在二〇一九、二〇二一及二〇二三年,繁育三隻雄性川金絲猴,今年更孕育出首隻港產雌性川金絲猴,皆成為物種存續的重要發展。

支持香港水產養殖及農業 — 為推動「食本地鮮」,海洋公園聯同漁農、飲食及商界建立涵蓋逾二百個單位的合作網絡,市民可透過「逆瀕行動」網站輕鬆找到使用本地食材的餐廳與商戶。去年,公園更首辦「食本地鮮業界交流會」,近百會員出席討論「本地食材的可持續發展與挑戰」。同時,公園亦透過社交媒體、推廣活動及支持出版《食本地鮮》食譜,深化「本地優先、不時不食」理念,並邀請大眾加入「食得環保」的行列。

自二〇二三年底起,海洋公園積極推廣「食本地鮮」理念,鼓勵民眾優先選用本地或鄰近地區的食材。
自二〇二三年底起,海洋公園積極推廣「食本地鮮」理念,鼓勵民眾優先選用本地或鄰近地區的食材。

幫助清除海洋塑膠 — 海洋公園又以創新科技多線推動「走塑挑戰」,例如去年推出的「賽馬會『拾塑行動』教育計劃」,太陽能淨港船在維港及香港仔避風塘回收逾五萬膠樽,部分升級為海洋生物藝術裝置於海洋公園「海洋奇觀」展出。


培育永續未來的保育生力軍

為將環保意識深植下一代,公園於二〇二三年成立了連繫全港學校、兒童及青少年的「海洋公園保育聯盟」,並啟動「海馬同學會」,透過體驗式學習激發年輕世代的保育熱忱,當中更以「逆瀕行動」三大目標設立三大旗艦活動,包括「SGREEN回收在校園」、「『低碳呀,唔該!』日」,以及「城市自然挑戰賽」,鼓勵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留意環境生態,並用實際行動帶來正面改變。

通過「SGREEN回收在校園」活動,聯盟學校於二〇二四至二五學年共收集了逾九千公斤塑膠、五萬七千多公斤紙張,以及三千多公斤鋁罐。收集到最多回收物品的學校獲頒發「最佳參與學校」。當中,獲獎的明愛打鼓嶺幼兒學校更展現創意,師生與家長和長者攜手將回收膠樽升級再造成海洋生物藝術品,舉辦聯校活動宣揚守護海龜理念。「SGREEN回收在校園」亦延伸至與環境保護署合作的「『SGREEN』校際回收比賽」,將乾淨回收習慣從校園滲透至社區。

海洋公園通過寓教於樂的體驗活動,點燃年輕一代對生態保育的熱情,將環保理念深植於下一代心中。
海洋公園通過寓教於樂的體驗活動,點燃年輕一代對生態保育的熱情,將環保理念深植於下一代心中。


促進社會共融

此外,海洋公園更將環保訊息轉化為社會共融行動,例如通過「共創明『Teen』千人探索之旅」、「國際復康日」,以及與英皇娛樂合辦多場情感療癒及正能量的音樂會等活動,寓教於樂打破社群隔閡。

同時,海洋公園義工隊定期走訪各社區,服務兒童、青少年、長者及殘疾人士。活動包括帶領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於公園認識保育知識;組織地區青少年參與南丫島淨灘活動;於國際義工日聯同外界企業義工隊,認識馬蹄蟹及保護泥灘生態等。

展望未來,公園會繼續擴大「海洋公園保育聯盟」學校網絡,壯大「海馬同學會」的影響力。公園亦將於今年的下半年成立「海洋公園可持續發展中心」,以公園的獨特優勢啟發並支持持份者,透過可行且有效的策略推動可持續發展之實踐。

海洋公園義工隊的活動,能讓參加者更了解環保的重要性,並將所學帶回家中,讓環保意識扎根家庭日常。
海洋公園義工隊的活動,能讓參加者更了解環保的重要性,並將所學帶回家中,讓環保意識扎根家庭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