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7:52 2025-05-13

近期,網上流傳關於日本7月可能發生大地震的預言,導致旅客信心受挫,旅遊業訂單大幅減少。曾準確預測2011年311大地震的日本漫畫家龍樹諒,在其作品《我所看見的未來》中提到2025年7月5日可能發生震央位於日本、台灣及菲律賓海域的大地震。此外,泰國算命師Mor Plai也預言,日本7月可能遭遇天災。這些言論迅速在網絡上發酵,引起廣泛關注。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道,地震傳言最初由日本一名YouTuber提起,隨後大量網上創作者以此為題材製作影片,聳動標題吸引眼球,使相關話題迅速擴散。報道指出,自2023年起此類影片便陸續出現,但今年數量突然激增,目前網上已有逾1000段相關影片,部分內容提及「隕石墜落」、「南海海槽大地震」、「火山爆發」等災難情景。在TikTok等平台上,影片累計觀看次數已超過4000萬。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無根據的謠言」不僅在日本流傳,也已擴散至台灣、香港等地,並在多種語言版本中廣泛傳播,包括英文、泰文、越南文、印度文、印尼文及西班牙文等,影響範圍持續擴大。
面對傳言升溫,中國駐日使館於4月中旬發布「重要通知」,提醒公民留意日本南海海槽大地震風險,建議旅遊、留學及房產投資應慎重決策。同時,日本政府及地方首長紛紛闢謠,日本氣象廳亦強調:「若有人聲稱可精準預測地震時間與地點,多屬謠言。」
傳言影響日本旅遊市場,香港遊行社縱橫遊表示,自2月起日本旅行團預約大減,4月復活節連假業績僅達去年同期的一半。今年夏季日本旅遊訂單亦減少,部分旅客改選澳洲或阿聯酋杜拜為目的地。
此外,香港至四國德島的直航航班由大灣區航空營運,原本期待吸引更多國際旅客,然而香港航空卻將仙台線取消,同時減少福岡及札幌的減班次。
據日媒報道,日本政府3月31日公布最新南海海槽大地震風險評估,將未來30年內地震發生機率從70%提升至80%,並警告可能導致約29.8萬人死亡及1.8萬億美元經濟損失。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指出,南海海槽地震約每百年發生一次,隨時間推進,機率每年提升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