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壓在野黨 25萬民眾抗議 台灣爆賴清德罷免戰︱國際解碼

打壓在野黨 25萬民眾抗議 台灣爆賴清德罷免戰︱國際解碼

更新時間:14:45 2025-05-09
發佈時間:14:45 2025-05-09

台灣現任領導人賴清德以司法名義打壓在野黨派,其獨裁統治惹起眾怒,近日二十五萬人在台北凱達格蘭大道集會,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高呼五月二十日展開罷免程序,將賴清德趕下台。

這場凱道抗議,除讓支持者宣洩積壓多時的不滿,更重要是在野民眾黨也全力動員,藍白支持者再度站在一起,成為攜手抗綠的重要起點。當地政治評論員表示,賴清德去年當選後媚美賣台,經濟下滑,甚至有可能將戰爭引到台灣,行為極不得人心。

四月二十六日下午,台北凱達格蘭大道細雨紛飛,由國民黨發起抗議賴清德的集會活動,仍擠滿來自各地民眾,台上主持大喊「把自由還給台灣!」台下支持者隨即舉起手中標語,高呼和應,情緒激昂,在場振臂高呼的還有在野黨派民眾黨主席黃國昌,他直言:「這場針對(賴清德)大獨裁的罷免戰,我們參戰到底!」

集會上,國民黨內大佬盡出,包括主席朱立倫、前台灣領導人馬英九、台地區立法院長韓國瑜,台北、台中、新北的市長亦全部現身;黃國昌亦率領黨內民意代表參加,主辦單位宣布,現場人數超過二十五萬。

台灣島上民怨沸騰,主要是最近執政的民進黨借助「大罷免」事件,打擊在野國民黨行動愈演愈烈。國民黨早前向支持者發動罷免綠委簽名,被指是「幽靈連署」,因而在北部、中部、南部地區多個基層黨部遭司法機關搜查,相關負責人被帶走。此外,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捲入弊案遭羈押,同樣被民眾黨支持者認為是受到司法打壓。

馬英九在集會講話,以「無能」、「不當」、「獨裁」等字眼形容賴清德的施政,號召民眾站出來,讓當局知所警惕、徹底檢討。韓國瑜則批評賴清德說對岸是敵對勢力,但台灣人兩隻手,一手拿手榴彈,一手拿和平鴿,「賴清德甩出手榴彈時,台澎金馬多數人民都願意放出和平鴿。」

黃國昌更直言:「賴清德的目標不只是消滅反對力量,他要的是順賴者昌、逆賴者亡。」認為人民不願意見到台灣的司法淪為當權者整肅在野的工具,甚至一天比一天囂張。

朱立倫:賴只想消滅在野黨

壓軸致辭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進一步批評賴清德只想一黨專權,消滅在野黨。朱稱,賴清德先抓走黨內反對他的人,再來是抓柯文哲,現在連國民黨都要消滅,這就是獨裁。朱指出,自去年賴執政以來,一直分裂台灣、毀滅台灣,如果賴清德不好好做事,只想消滅在野黨,人民一定會發出怒吼。他呼籲五月二十日後發起全民罷免賴清德,趕他下台。

去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由於藍白之間的猜忌,一場本應凝聚共識的合作最終因為傲氣和面子而破裂,令六成期待政黨輪替的民意落空,讓僅以四成得票率的賴清德冷手執個熱煎堆掌權。由於「朝小野大」,賴清德深知若不獨裁濫權、鎮壓異己,其政府只會成為跛腳鴨,甚至有可能被民進黨內其餘派別圍剿,進而逼宮。

藍白兩黨的大佬經歷「分則兩敗」的慘痛教訓,深知再不能重蹈去年選舉各自為政的覆轍,因而今次聚集二十五萬人大會,兩黨因為同一訴求再走到一起,雖然距合作抗綠的道路仍然曲折,但能夠提振雙方士氣,朝着正確方向前進,令台灣不會讓民意淹沒。

藍白合作可把民進黨踢走

藍白的合作,還影響二六年縣市民意代表選舉,雙方一旦成功聯合,有機會把民進黨票倉的台南市翻盤。因為根據統計,去年藍白兩黨在台南市的得票已超過民進黨,被視為深綠的台南尚且如此,其他縣市更可望拒綠成功。

民進黨積極配合美國將台灣產業掏空,同樣引起民眾不滿和擔心。民進黨當局除增加國防預算購買軍備,還準備買百年美債、投資難以盈利的美國阿拉斯加天然氣廠,有媚美賣台之嫌。此外,民進黨過去數年不斷鼓勵台商到美國投資,但亦只有三百多家;對比在大陸的台企四萬五千家,簡直差天共地;分析認為是大陸對台灣企業讓利,美國卻是伺機侵蝕台企資本。

台灣學者認為,現時在野各黨派應如多年前組成的「國親新聯盟」(國民黨、親民黨、新黨),加強合作制衡執政黨,因為民進黨以「反中」政策作為包裝,真正目的是將兩岸對立情緒推至極限,掩蓋其執政期間台灣經濟和國際地位下滑的事實。

他指出,民進黨執政的八、九年間,台灣綜合力量持續下滑、貧富差距加大、產業單一化,造成傳統產業脆弱,服務業低薪;在國際空間,賴清德甚至無法參加教宗方濟各喪禮,而中美一旦在貿易方面展開談判,台灣可能成為美方的談判籌碼。

成功罷免 須過五關斬六將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呼籲五月二十日後罷免賴清德,這天是賴擔任台灣領導人剛剛一年,當地法例列明,就職滿一年才能提出罷免案。

若罷免成功,被罷免人解除職務之日起,四年內不得擔任同一職位;相反,罷免如被否決,在被罷免人任期內不能再提罷免提議。

罷免台灣領導人的法案,需要經過繁複的程序和門檻。首先在立院內要有四分之一民意代表提出,並有三分之二民意代表同意,罷免案才成立,之後十日內,罷免案會連同罷免理由書及被罷免人答辯書,移送到選舉部門。

及至進行全民罷免投票,需要有選舉時投票總人數一半參與投票,以及同意罷免案的票數過半,才能成功罷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