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18:04 2024-11-27
大眾會關心放養貓狗的安全,但整日被籠困住被鐵鏈綁住的「籠鏈狗」,反而沒有得到關注。愛動物之人小菁覺得鄰居以鐵鏈鎖狗來飼養,雖可保障狗狗免發生意外,但忽略了狗狗的心理健康,繼而開始關注香港的籠鏈狗問題。
籠鏈狗是指狗狗被人關在籠內,或用鐵鏈、繩子綁在某處。台灣的城市鄉村常見籠鏈狗,由於籠鏈狗缺乏社會化,加上長期被綁或困籠,狗狗的性格變得凶惡,並帶有攻擊性,令飼主覺得這樣對待狗狗才可以看守家園。
其實不只台灣存在籠鏈狗問題,香港任何一個角落都存在,只是沒有人關心牠們。
由關心到關注
積極推廣動物福利和權益的小菁本是貓奴,因鄰居的狗狗「狗仔」令她留意到香港的籠鏈狗問題,並開設了「籠鏈犬關注 unchain_dog_hk」。
「狗仔」的飼主是一位八十多歲的婆婆,狗仔頸上綁有鐵鏈,日常的活動局限於水泥狗屋附近的範圍,不能自由跑動。
小菁說以前婆婆每晚都會讓狗仔在花園放風約十五分鐘,但之後鄰居投訴狗仔在附近大小二便,從此狗仔的十五分鐘自由時間都被取消,要二十四小時過着鐵鏈生活。
小菁看到狗仔的處境後,心裏覺得難受。「可能某些人會覺得狗狗有兩餐溫飽,又『有瓦遮頭』,生活條件比流浪狗好。但看到狗仔整日愁眉苦臉、被雷聲嚇怕的表情、遭雨淋濕的身體,就會覺得這樣是不OK。」
小菁曾諮詢過愛護動物協會督察的意見,由於婆婆有提供食物和水,鐵鏈亦沒有過短,住處亦有遮陽擋雨上蓋,以現行法例是不足以構成虐待動物罪。
隨後小菁上網搜查資料時發現台灣及歐美都有籠鏈狗問題,亦令她回想之前樓下鄰居的狗狗被綁上鐵鏈外,亦被困在籠中生活,「牠每日只可以站立着,不能躺下,是真正的籠鏈狗。這問題在香港很普遍,只是被大眾忽略。」
帶走不能解決問題
或許有人會覺得籠鏈狗好可憐,飼主不愛錫牠們,帶走牠們才可得到解脫,但小菁認為如果狗狗情況不是十分差,沒有必要帶走,因為對狗狗來說這裏是牠們的家,幫助牠們改善生活更實際。
於是小菁主動與婆婆的兒子溝通,並提出不如讓她早晚帶狗仔外出散步兼上廁所,在婆婆的兒子同意之下,小青就成為狗仔的「執屎專員」。
但好景不常,兩個月後,狗仔下半身突然癱瘓,只能依靠前肢來爬行。由於婆婆沒有能力照顧及承擔狗仔的醫療費用,雖然不捨得狗仔,但只能無奈棄養。幸好小菁覓得阿棍屋幫助,願意接收狗仔。
阿棍屋善行動物診所為狗仔進行檢查後,證實牠患上腰椎間盤突出,但十四歲的狗仔接受手術的風險較高,獸醫建議利用藥物控制病情。
現時小菁間中會到阿棍屋探望狗仔,她說狗仔可自行站立走動,但時間不能太長,五至十分鐘就要躺下來休息。
小菁說不時會收到網友的私信,查詢如何幫助鄰居鏈養的狗狗,「動保組織資源有限,單靠他們是不足夠,所以希望大眾多關心身邊的籠鏈狗。」
養狗文化差異
狗仔之外,小菁上月到南生圍時,途中聽到鎖鏈聲音,於是上前查看,發現車場內一家四口的籠鏈狗。
經了解後,飼主說狗狗因曾經咬傷人,以及狗爸爸曾被車撞傷,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才綁住牠們。「聽起來會覺得飼主的做法合理,但仔細一想,對飼主來說用鐵鏈綁住是最低成本的方法,但其實有其他更好方法,例如使用圍欄,視乎飼主想不想去做。」小菁說。
她接觸過的籠鏈狗飼主都不是存心如此對待狗狗,同時他們亦不覺得「鐵鏈鎖狗」是不對,只是他們養狗方法與關心動物福利的人有一些落差,「我可以理解他們的做法,但就不會認同。」
出繪本關注農場動物
從事傳媒工作的小菁,以前主要報道與動物相關的新聞,但發覺文章一直在寫,始終不能推進本港的動物福利或權益,於是決定改從教育入手。
二○一八年小菁與本地插畫家Canace合力創作故事書《小豬幾多歲?》,以農場動物為主角,故事由飲宴上的乳豬全體展開,席上小朋友問父母乳豬幾多歲,但父母都回答不了。某天小朋友在路上遇到一隻從屠場車逃走的小豬,於是小朋友就跟着小豬尋求答案。
「大眾會關心寵物的壽命,但從不關心農場動物應有的壽命。人們不會知道六星期大的小豬會變成乳豬,兩歲的成豬會被送到屠場。」小菁說。
茹素多年的小菁,亦想透過故事書讓小朋友知道日常所食的肉類從哪裏來?
書中會出現養殖場、屠場環境、小豬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被剪尾巴和拔牙等情景。「當小朋友看到這些內容時,他們都會變得沉默、皺眉頭,甚至哭起來。人類在享用美食之時,是否可以反思一下,對牠們人道一點。」小菁說。
台灣如何改善問題?
台灣籠鏈狗問題嚴重,而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Taiwan SPCA)的調查員會定期到訪鄉郊民居,若發現籠鏈狗,調查員會與飼主溝通,如飼主同意調查員幫助,調查員便會着手改善狗狗的生活環境,例如加長鐵鏈長度,讓狗狗有更多走動空間;重整殘破的狗籠,加上膠墊和遮掩物。
調查員亦會定時回訪複查,確保狗狗不會重回籠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