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6:36 2025-08-28

近年,大眾普遍支持「領養代替購買」,承諾照顧一生一世,然而人間失格,近數年退養潮泛濫,退養藉口更是千奇百怪!
日前,浪浪之家在科學園舉辦領養日,現場所見不少市民到場與狗狗互動,詢問義工飼養和領養狗狗的事宜。
浪浪之家創辦人April說近年領養率低,但退養個案卻上升。今年由一月至七月,已有十二宗退養,情況比以往嚴重。
當中有幼犬被領養了三日就遭退回,亦有領養了五年的,亦被飼主無情地送回狗場。
飼養多年突然退養
今年五歲的唐狗仔「Choko」,從小跟隨狗媽媽在山上生活,April不忍看到幼犬在山上流浪,在二○二○年上山展開營救。當時山上約有五至六隻幼犬,但只有Choko逃走時跟不上大隊,才讓April成功救起。
獲救不久的Choko很快就被人領養,April以為Choko從此過着幸福生活。但五年後,Choko再次回到浪浪之家,再一次等待有家。
Choko的前飼主對April說,自己經濟出現問題,無
力照顧而退養Choko。「我覺得每個人都會有困難時期,但狗狗與你生活了五年,看着從幼犬慢慢長大,或多或少都有感情,怎會捨得退養?」April說。
更絕情的是,前飼主沒有好好跟Choko道別,而是委托一位從未養過狗狗的朋友,將Choko送到浪浪之家,「可能他沒有時間,或者他不好意思面對我們吧!」April說。
April明白人生總會有艱難時,所以即使飼主將狗狗退養,她亦歡迎飼主前往狗場或在領養日探望狗狗,但Choko的前飼主連一個問候,一次探望都沒有。由幼犬陪伴到成犬,五年的感情說散就散。
其實不只Choko,今年八歲的唐狗仔「泰臣」,四歲時被人領養,但四年後被飼主以行為出現問題而退養。
「為何四年後才出現行為問題,實在令人不解。歸根究柢是主人的愛不夠多,令他們輕易作出退養的決定。」April說。
「浪浪之家」被退養狗狗名單
姓名 | 領養時歲數 | 飼養多久 | 棄養原因 |
泰臣 | 4歲 | 4年 | 飼主指狗狗有行為問題 |
Choko | 2個半月 | 5年 | 主人經濟出現問題 |
蕃薯 | 1個半月 | 5個月 | 飼主指狗狗有行為問題 |
提子包 | 2個月 | 2個月 | 無時間照顧 |
郭靖 | 1個半月 | 2個月 | Puppy Bite |
元揼朵 | 3個月 | 4日 | 不似預期,後悔。 |
蝦條 | 2個月 | 2個月 | 無時間照顧 |
月亮 | 7個月 | 3星期 | 不懂得照顧 |
黑糯米 | 2個月 | 3日 | 嫌棄狗狗肚屙 |
雪條 | 2個月 | 6日 | 家裏沒有人時會吠叫,不懂定點上廁所。 |
雪碧 | 2個月 | 1個半月 | 狗狗夜晚不願睡,飼主說自己「無覺好瞓」,體力透支。 |
灰狼 | 8歲 | 10日 | 主人覺得灰狼令「原住民」狗狗不開心 |
心理陰影 難以尋家
不夠愛之餘,在十二宗退養個案中,退養原因更是千奇百怪,有幼犬咬手問題、無時間照顧、不懂照顧、肚屙,以及養狗不符合自己的預想等等。從以上原因可看出,飼主是衝動領養,沒有做好準備與狗狗一同生活。
April說幼犬細細隻,樣子可愛,成長期會在家中搗蛋,「市民領養幼犬時,我都會向他們說明幼犬的變化可以好大,有沒有行為問題,視乎主人怎樣教育牠們,畢竟牠們只是一張白紙。」
April強調當幼犬成長後便過了領養的黃金時期,若市民覺得幼犬長大後不再可愛,有行為問題而放棄牠們,之後很難再獲領養,牠們有可能要在狗場度過一生。
April說在退養個案中,若是幼犬或性格樂觀的狗狗,再次被領養的機會較大。但如果狗狗有心理陰影,好像Choko般,就很難再度獲領養。
April說Choko剛回到狗場時,疑惑「為何自己會在此生活?」,而顯得有點悶悶不樂,喜歡躲藏在角落位置,不願與其他狗狗社交。幸好得到April和義工的愛,Choko性格逐漸變得明朗。
但Choko面對陌生人時仍會感到緊張,在領養日上,Choko雖然笑面迎人,但從未放鬆過,陌生人想摸牠,牠都是躲避。
「Choko可能欠缺自信和安全感,抗拒與陌生人接觸,導致尋家的路變得困難。」April說。
要求領養回訪
浪浪之家的領養流程不會太苛刻,填妥領養表格後,April會約見領養人與他們溝通,之後再進行家訪,但她說仍有不少領養人質疑為何需要家訪?
April從一位獨立義工到成立浪浪之家,全因為她太愛狗狗,開放領養的狗狗都是由她或義工親手救起,所以她會解釋給領養人知道,每一隻狗狗都是他們最心愛,為了保障狗狗日後的生活,家訪是必須的。
不過家訪仍未能阻止一些壞心腸的人來「呃狗」,April說曾經有領養人利用假地址和假身份領養狗狗被她識破,「試過家訪時,領養人不熟悉家中的物品,且傳送給義工的家居照與現實不符,便知道他借用朋友的地址來申請領養。」
沒有提高領養門檻,但為了狗狗得到保障,April要求領養人「回訪」。
April所說的回訪並不是指她登門探訪,而是領養人須在一年內,定時發送狗狗的生活照片和視頻給她,「有時從狗狗的身形和毛髮,都能夠看出牠們生活得怎樣。」
April補充說,領養回訪條款清楚列在領養文件上,領養人簽署時April亦會說明清楚。同時條款具有法律效力,若領養人在多次催促後仍不發相片,或沒有為狗狗提供絕育,April便會上門接走狗狗。
不過回訪為期只有一年,一年後會發生甚麼?狗狗的生活如何?這些April都沒有能力控制或改變,她只能默默為牠們送上祝福。
但April亦慶幸領養人將狗狗交回給她,而不是將牠們棄於山上或街頭。她曾聽說某些機構的領養人因狗狗有行為問題,在沒有告知義工的情況下,將狗狗帶到診所進行安樂死,「如果是我的狗狗,我一定會喊死。」April說。
如何改善「Puppy Bite」?
幼犬「咬手」行為(Puppy Bite)是成長的自然行為,常發生於三至六個月大幼犬身上,這可能因為長牙導致牙齦痕癢,所以要咬手或東西來止痕。
但如果飼主沒有好好引導幼犬咬東西的行為,成長後或會演變成真正的咬人問題。
若飼主被幼犬咬手,不要大叫或用力拍打幼犬,可能會令牠們感到興奮或恐慌。飼主應立即暫停與幼犬玩耍約五至十秒,向牠們傳達「你太用力了」的信息。
另外,飼主可轉移幼犬的注意力,立刻給牠們適合咬的玩具,以滿足牠們咬東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