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17:00 2025-04-28
有貓奴分享,早上瞓醒張開眼睛,發現枕頭旁邊有一隻蟑螂屍體,但不定完整,有時只得一個蟑螂頭。亦有店主分享,貓店長很多時清晨外出打獵,然後叼來一隻獵物放在顯眼處,這獵物是甚麼?原來是老鼠,有時是全隻,有時只有半身,有時只有一個頭,十分驚嚇。店主已多次向貓貓表示不用捉老鼠,但貓店長遇是盡忠職守,每隔一段時間便有收獲。坊間很多人說,這是貓報恩的表現,貓奴應該開心才到。然而貓奴不想收這些禮物,到底要怎樣做才能讓貓明白?而貓報恩行為除了送獵物,還有其他報恩方式嗎?
據各地貓奴分享,曾經收過貓送的報禮物有蟑螂、蜘蛛、老鼠、雀鳥、蛇等。牠們會叼小動物到床上或是直接送到眼前,到底這行為背後代表甚麼呢?
貓咪捕捉老鼠或其他小動物送給主人的行為,背後其實隱藏着牠們的本能與情感表達。以下是四個可能原因:

原因一:天生的狩獵本能
貓是優秀的獵手,即使被馴化,捕獵行為仍深植基因。而捕獵是練習與生存需求,這源於貓的祖先需要狩獵來生存,現代家貓即使不缺食物,仍會透過捕捉獵物來維持技能。另一個要點就是遊戲心態,對貓來說,捕捉老鼠可能像一場「遊戲」,尤其是年輕的貓會藉此消耗精力。
原因二:表達愛與信任的禮物
貓可能將你視為「家庭成員」,並透過分享獵物展現關懷。這行為主要是母性行為的延伸,因為母貓會帶獵物教導幼貓捕食,若貓將你當成「不會狩獵的同伴」,可能會試圖「教導」你。
另外亦是一種社會性禮儀,在貓的群體中,分享食物是信任的表現,牠們可能以此表達對你的認同。
原因三:尋求肯定或展示能力
貓也可能透過獵物來「炫耀」或爭取注意。首先可證明自身價值,因為野外的貓會透過狩獵能力確立地位,家貓可能想告訴你:「我很厲害,能保護這個家!」
另一原因是吸引關注,如果你的反應(即使是大叫或收拾獵物)讓貓感到有趣,牠可能會重複這行為來獲得互動。
原因四:生活環境安全的延伸
貓可能將你的住所視為「巢穴」,傾向將獵物帶回安全地點。有些貓會把獵物藏起來以備後需,尤其當牠們覺得食物供應不穩定時(儘管家貓通常不缺糧)。
這亦本能驅使,因野貓習慣在隱蔽處進食,家貓可能延續此習性,選擇帶回熟悉環境處理獵物。
若想減少這種行為,可參考以下方法:
1. 保持冷靜:避免過度反應(如尖叫),否則貓可能誤以為你在「鼓勵」牠。
2. 提供替代活動:用互動玩具(如逗貓棒)滿足狩獵慾望,消耗其精力。
3. 限制外出機會:若貓因此接觸危險(如殺蟲劑、車輛),可考慮改為室內飼養。
4. 獎勵正向行為:當貓叼玩具而非活體獵物時,給予零食或撫摸強化此行為。
研究發現,母貓比公貓更常帶獵物回家,這可能與育幼本能相關。此外,絕育後的貓因荷爾蒙變化,狩獵行為通常會減少。
總之,貓送獵物給主人並非惡作劇,而是本能與情感的混合表現。理解背後動機後,不妨以溫和的態度回應這份「血腥卻真摯」的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