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中興者 阿底峽尊者 | 李丞責

藏傳佛教的高僧非常多,當中更有藏傳佛教的奠基者。

阿底峽尊者為藏傅佛教重新建立僧團,繼而開創噶當派,重申戒律,闡明佛教根本教義,是對西藏後弘期佛教貢獻最大的印度高僧。

王子出家

阿底峽尊者出生於印度孟加拉南部,為迦爾耶那師利國王的第二子,幼名月藏。父親名為善勝吉祥,母親名為吉祥勝光。11歲時,阿底峽前往中印度那爛陀寺親近菩提賢論師,後跟隨阿伐都帝,居住在金剛座,學習出離心及《中觀論》。18歲時至超戒寺,向北門守護者那洛巴學習密法。29歲出家,法名吉祥然燈智,阿底峽意為「殊勝」,阿里藏王對其尊稱。

31歲去蘇門答臘師從金洲法稱,學習《現觀莊嚴論》,以及寂天論師所著《學處集要》、《入菩薩行論》等經典。在島上居住了十二年。44歲返回印度超戒寺擔任住持,成為印度相當知名的大學者。58歲受古格王朝智光王的請託,入藏傳戒以及傳授佛法。開創噶當派。

先顯後密

阿底峽入藏之前,西藏的顯宗與密宗之間關係緊張。他主張修行密宗之前,需要先以顯宗為前導,並將發起菩提心作為一切修行的根源。噶當派以顯宗的修習為主,先學顯宗,後學密宗,密宗只能傳授給經過考驗的少數人,以捨棄世俗而修菩提心為中心,以大悲心為本體。

阿底峽整頓清規,建立噶當派要求所有僧侶都嚴守佛教戒律,不可以修行密宗為藉口做出違背戒律之事,不允許沙門修練「雙身法」。阿底峽講解戒律,多是不分教派的共同戒律。

每年的農曆十月十八,是阿底峽尊者的圓寂紀念日。作為藏傳佛教噶當派的開山祖師,為藏人帶來佛法復興,被譽為是藏傳佛教的中興人物。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