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菩薩化身 宗喀巴 | 李丞責

藏傳佛教中,有很多高僧喇嘛,當中更有被認為是菩薩轉世的。

宗喀巴,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其弟子克主傑為第一世班禪轉世,弟子根敦朱巴為達賴轉世之初尊。宗喀巴是藏傳佛教一代祖師,被視為文殊菩薩化身。

寶貝法王

宗喀巴的父親名魯本格,是元朝的官員達魯花赤,母親星薩阿切,共有子女六人,宗喀巴排行第四。他於元至正十七年,出生在「宗喀」地方,即現今青海省湟中縣塔爾寺附近,故名為宗喀巴,但青海的僧俗大眾尊稱他為傑仁波切,意為寶貝法王。

宗喀巴三歲時由第四世大寶法王受居士戒,七歲入夏瓊寺,正式拜頓珠仁欽為師,受「勝樂」、「喜金剛」、「大輪」、「大威德」等密宗灌頂,後受沙彌戒,法號羅桑札巴。16歲前往衛藏學法,學習《中觀論》、《因明論》、《般若經》、《律經》。29歲時在雅隆的南傑拉康寺,從楚臣仁欽等受比丘戒,此後學習十五部大論,在立宗答辯時表現非凡。30歲時恭請錯欽薄寺住持戒寶律師為親教師,錯巴吉津寺住持慧依為羯磨阿闍黎;錯巴吉津的維那福德金剛為屏教阿闍黎,還有兩個寺院的持律比丘為證戒僧眾,受比丘戒。34歲時,對佛教密乘教典、灌頂諸法均有深造。42歲時,得到佛護的《中論釋》,認識到月稱和清辯兩家見解的異同,了悟到「緣起性空」,提倡「應成派中觀見」。 44歲時,以阿底峽的《菩提道燈論》為藍本完成重要著作《菩提道次第廣論》,內容為顯教的教法。49歲完成對於密教的著作《密宗道次第廣論》,之後又造了《辨了不了義論》、《中觀論廣釋》,又講學《中論》、《密宗道次第》、《菩提道次第》、《集密月稱釋》法著等經典佛教著作。

宗喀巴在拉薩甘丹寺圓寂,時年63歲。圓寂時,將自己的衣帽傳給賈曹傑,於是賈曹傑繼承了甘丹寺住持之位。藏傳佛教史上將宗喀巴、賈曹傑、克主傑合稱為「師徒三尊」。後世為了紀念宗喀巴,在其圓寂之日設立了燃燈節,於藏曆每年十月二十五日期間舉行。

格魯善規

宗喀巴以文殊菩薩為其本尊,藏地相傳其為文殊菩薩化身。相傳宗喀巴涅槃後,往生兜率天,成為一生補處菩薩。

宗喀巴刻苦學習,經過長期的苦學精修,創建了一整套佛學體系,其重要論著《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無上瑜伽修法就是其思想體系的總結,也是他創立格魯派的理論基礎。「格魯」意為「善規」。宗喀巴學習圓滿,即改戴黃帽,弟子們後也就隨着戴黃帽,成為黃帽派,所以又稱格魯派為「黃帽派」、「黃教」。宗喀巴大師強調修行次第,要先顯後密,僧人不許結婚,禁止邪婬,廢除歡喜法,戒殺生,禁飲酒,斷絕世俗交往等等。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