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國師中原法王 八思巴 | 李丞責

藏傳佛教的高僧中,有一位較為香港人所熟悉,一聽名字就知道他是大元帝國忽必烈的國師。八思巴作為歷史上一位重要的藏傳佛教高僧,更是薩迦派第五代法王,也被認為是達賴喇嘛的前世之一。香港人所以認識他,皆因不少武俠小說以至港產漫畫,都會出現他作為元朝武林高手的情節。

統領佛教

八思巴,藏語意為聖者,藏傳佛教薩迦派第五代法王。自幼聰慧,3歲時能口誦蓮花修法,4歲隨薩迦班智達赴阿里的吉莊帕巴瓦底寺,7歲時能「誦經數十萬言,能約通其大義,國人號之聖童。」

元朝初年,到六盤山見忽必烈,被視為施主與福田。此年八思巴接受薩班臨終前所傳衣缽及法螺等物,遂成為薩迦派的新教主,史稱藏傳佛教薩迦派五祖。後跟隨忽必烈左右。之後在忽必烈面前與道教中人辯論,以淵博的學識,無礙的辯才,使以道教首領為首的道士認輸。忽必烈封為國師,受玉印,任中原法王,統領全國佛教。

創蒙古文字

八思巴根據吐蕃文字設計蒙古新文字獻給元世祖忽必烈,共有41個字母,1000多個字,同年忽必烈下詔以這套文字統一蒙古語文字。後世史學家稱這套文字為八思巴字,或稱方體字。

八思巴為忽必烈灌頂,元世祖為報答他的灌頂之恩和造字之功,將烏思藏地區十三萬戶被指定為八思巴的供養地。還晉封他為帝師、大寶法王。

八思巴在薩迦南寺圓寂,時年四十六歲。忽必烈建大窣堵波於京師,賜號「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輔治大聖至德普覺真智佑國如意大寶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八思巴曾參與梵經的翻譯,並不斷努力著述,其重要著作有《彰所知論》、《續部目錄》、《帝王教授集·明飭》、《菩提道藏》、《薩迦五祖文集目錄·幻鑰》等。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