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長信佛嗎? |楓燧道長

福生無量天尊,經常有人問我,道長你信不信佛,我直接告訴大家:信,必須信!

我不僅信佛,儒家思想的孔子,基督教的耶穌,只要是勸人向善的,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我都雙手歡迎。

因為我信,世界上任何一個正經宗教,核心都是引導人向善,都在想辦法解決人類的困境,讓人少些煩惱,多些快樂。

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心經》。希望通過深入學習這部經典,幫助大家真正消除內心的執着和那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心經》告訴我們,只要心中有執着,就已經有了障礙。這些障礙,佛道都稱之為「業,而業往往伴隨着「障」。我們原本是高維空間的投影,本應擁有圓滿的智慧,能夠超越一切煩惱。煩惱,簡單說,就是痛苦。為甚麼會有痛苦?因為外在的表像限制了我們的內在自由,限制了我們的認知。

學習《心經》,我們首先要理解甚麼是『空性』。空性的本質是包容萬物而不執着,它包含了所有存在的事物,是所有現象的源頭。空性不執着於任何一念,這才是真正的空性,也就是佛教所說的「無上正等正覺」的境界。在道家哲學中,這被稱為『無極』,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在基督教中,它相當於神性的概念。所以,空性的本質就是包容「萬物而不執」是一切現象的源頭和主宰。這樣,我們就能理解「空即是色」的含義。如果我們堅持將有和無、空和色分開來看,那我們就是在製造對立,對立就是二元思維,是愚昧和無知的體現。最終,我們必須回歸到「一」,這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

所以,當我們還沒有達到這種看待宇宙的角度時,我們的認知總是有缺陷的,總是伴隨着煩惱和執着。所有我們認為是痛苦和苦厄的,在高維空間看來,並沒有好壞之分,它們都是空性的體現,只是我們人生中的一些事情,不應該區分好壞。我們需要改變自己的內心,不將這些事情視為痛苦,這樣我們就能產生智慧。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會來修煉自己,將每一次好或壞的經歷都視為體驗人生、提升自我的機會。關鍵不在於發生了甚麼,而在於我們如何面對這些事情,以怎樣的態度做出選擇。

當我們從高維的角度來看問題時,我們會發現,大多數三維空間的眾生都在自我設限,被煩惱和妄想所困,自由度非常低。但一旦我們能夠超越這種局限,我們的自由度就會大大增加,我們就能以更開闊的視野來看待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從而獲得逍遙自在。

我們需要改變自己的內心,不將這些事情視為痛苦,這樣我們就能產生智慧。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