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花為善,以草為惡 |楓燧道長

福生無量天尊,《道德經》有一句「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好像很難明,觀復是看到所有事物消亡和生長嗎?我覺得不是。

這是說,當你保持「虛」、「靜」的狀態,也就是返回到「無善無惡」的狀態時,你就能看到所有具體的事物它們原本與道的關聯,看到那個至善的分寸,看到它們各自位於甚麼位置上才是恰當的,然後以無為的方式保持這樣一個狀態。

你賞花的時候,就以花為善,以草為惡,等到哪天需要用草了,又以草為善了。這樣看善惡,都是由你主觀的好私慾產生的,這便會出錯。

我強調心外無理,因為善惡是非的標準就不是固定的,像這樣的道理我們沒有辦法通過外在學習盡,靠的就是臨事那一刻良知的直覺,那一點靈明。

如果你生來就是一隻蝴蝶,但今天市面上烏蠅受歡迎,賣得好價錢,你就費勁心思把自己變成一隻烏蠅,等過段時間烏蠅價格跌了,你又覺得還是當蝴蝶好。

一般人都在事上算,這裏算對了那裏沒算對,結果一生算總帳,勞勞累累,勝負參半,所以一生艱苦。

所以我強調心外無理,因為善惡是非的標準就不是固定的,像這樣的道理,我們沒有辦法通過外在學習盡,靠的就是臨事那一刻良知的直覺,那一點靈明。

我們通常認為,寬容是好的,罵人是不好的,但有的時候就需要你罵人,才能讓這件事繼續。但這部分內容,不輕易說,這也為甚麼我也會說自己悟性太差的原因。

因為它一定建立在嚴格的克治省察的工夫之上,否則,對於善惡是非的判斷容易「失之毫釐,謬以千里。」,變成極端的個人主義,造成道德的瓦解。

但我認為,心學是自信的,但它不盲目。這事如果良知過了,就算所有人反對,你都要堅持,但前提是,你要保證你的良知沒有私欲。

道家一直貫穿的是「以有為體」,是為了「以無為用」。這就是個生生不息的世界,人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拋棄一切的不好,而是由此讓它繼續豐富、多元地生發下去。

「天道只有一個,就是生生不息。」、「反者道之動。」徹底回歸於無,就是回歸徹底的有。以無為體,無就是一,所以眾生本自具足,無能生有,有歸於無,無又能創造出新的有。總結為一個字,就是《易經》上說的「生」。具體的事物生長衰敗而生的力量,永遠向前推進。

不知道大家有何感悟?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