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安健康領域 │手術切除 電療加持 蟹足腫橫行不再

更新時間:16:36 2024-08-21
發佈時間:16:36 2024-08-21

一般皮膚損傷,身體會自行修復,傷口癒合、結焦、脫焦後疤痕會逐漸消失。但有一種可怕的疤痕會不斷生長,像蟹足般橫行,凸起又痛又癢,亦影響外觀。要消除這種惱人疤痕,不能單靠手術,必須加上電療,方能控制。今期就由仁安醫院醫療團隊拆解箇中治療方法。

三十多歲的阿朗沒有想過小小的疤痕可以釀成「大禍」,最終要做手術加上電療才能消除。事源他的毛髮向來生長得非常茂密,手腳及胸口生機勃勃,鬍鬚需要每日剃掉,無奈一次意外,就讓他飽受痕癢疼痛困擾。
阿朗憶述,有次在家剃鬚不慎刮傷下巴近頸部位置,當時已經立即止血及消毒,數日後傷口癒合,他發現疤痕變得厚實,並且比原先尺寸增大,情況日復日加劇,不單有向外伸傾向,更令他感到非常痛楚及痕癢。難抵之下,他決定尋求治療,始發現那並非一般疤痕,而是「蟹足腫」,需要接受手術及電療將其消除。

疤痕增生 向外延伸

「蟹足腫,就如它的名字一樣,像蟹般向左右兩邊伸展。它是一種異常增生的疤痕組織,屬於良性,源於纖維母細胞被刺激,導致骨膠原過度增生,便會形成這種不正常的疤痕。它與一般疤痕最大分別,是不只局限於傷口受傷範圍裏面,而是向外延伸。」仁安醫院整形及美容綜合專科中心總監、整形外科顧問醫生彭志宏說。
蟹足腫的生長方向因應皮膚張力而定,延伸開來的傷口可以比原先的大兩倍。彭醫生指出,一般疤痕會收緊皮膚,令到傷口位置越來越細並且癒合,惟蟹足腫會在張力大的地方橫行伸展,範圍比肉眼看見的更大,舉例說,表面只有兩厘米乘五厘米的蟹足腫,切除後傷口可以大至三厘米乘八厘米,雖然沒有惡性傾向,但是已令患者大受困擾。
為甚麼傷口無緣無故會演變成蟹足腫呢?彭醫生說,它與三大因素有關:「第一,人種。蟹足腫在非洲人種中最為常見,或與他們的細胞增生率較高有關,其次是亞洲人,白種人則較為少見,他們傷口普遍癒合較好,疤痕不明顯。究其原因,仍是不明,但相信是源於遺傳或基因。」
第二個因素是傷口位置。彭醫生說,蟹足腫常見於胸口、膊頭及背脊上背:部分人或是天生蟹足腫體質,即是傷口較容易形成蟹足腫,任何位置都有機會受影響,例如有些患者在手臂接種疫苗後病發,他亦遇過有人因腳趾之間被刮損而導致蟹足腫,不僅痕癢難當,更因此影響到活動能力。
第三個因素則是傷口長期發炎或受壓所致。最普遍的例子是穿戴耳環時,因針頭不斷刺入耳洞而造成損傷,繼而誘發炎症演變成蟹足腫。彭醫生補充,部分人如個案中阿朗般毛髮旺盛,患蟹足腫的機會較高︰「接受過腹部開刀手術的患者,毛髮生長速度頗快,並且因為毛髮積聚於傷口位置而受刺激,最終誘使蟹足腫形成,這類患者,我們建議脫毛。」
皮膚增生厚實的疤痕,固然影響外觀,彭醫生指最令患者苦惱的,反而是其引起的痕癢及痛楚,輕輕一碰已有痛感。此外,由於蟹足腫會令皮膚變得繃緊,故此當它生長在關節位置,就可能阻礙日常活動。他提醒患者,盡量避免令傷口受到刺激,否則只會越來越大,例如蟹足腫生長在胸口,就應避免佩戴吊墜,以免繼續刺激傷口致令蟹足腫更嚴重。

單靠手術 復發率高

既然皮膚有這肉芽腫塊,透過外科手術切除不就可以解決問題?彭醫生說,假設蟹足腫範圍太小,貿然切走或有復發風險,研究指再次形成蟹足腫的機會高達八成。針對這類個案,可以注射類固醇藥物令疤痕軟化及平服,平均每個月注射一次,惟準備懷孕、餵哺母乳人士並不適合使用。
「類固醇藥物會直接注射入蟹足腫,大約療程後一個月,腫塊會有所收縮。醫生會評估蟹足腫狀態,例如外觀是粉紅色,代表它仍有『活力』,注射至呈白色,代表已沒有生命力,不會再生。一般第三次注射後,蟹足腫平服的話,就毋須再接受注射。惟患者必須留意,注射類固醇時會引起痛楚,尤其皮膚質地越硬,痛感就會越大。」
冷凍治療對蟹足腫病情有一定程度的幫助。這是以攝氏負一百九十六度的液態氮注入蟹足腫位置,藉着低溫原理破壞疤痕增生細胞組織,從而使其逐漸萎縮。
彭醫生說,如果患者飽受痕癢及疼痛等病徵困擾,但不影響外觀,會先建議注射類固醇,若然蟹足腫過大,影響日常生活,就需要考慮接受手術,將疤痕組織徹底切除,再接受電療減低復發。而耳朵上的蟹足腫在接受手術切除後毋須進行電療,可使用壓力耳環,夾着耳朵防止蟹足腫復發。
「以外科手術切除蟹足腫,其復發率為八成,如果能在術後配合放射治療,復發率可減至二至三成。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手術後二十四小時內進行,抑制傷口過度活躍的細胞生長。」彭醫生說。

電療劑量 低且安全

要完善處理蟹足腫,須結合不同專科的努力,以及術前術後的周詳規劃。仁安醫院臨床腫瘤科顧問醫生楊善如說,預計接受手術的患者,術前會先與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會面,了解電療的原理及運作,在心理上做足準備;至於手術,一般會在上午進行;同日中午,患者會被安排到腫瘤中心,醫生會為其手術位置進行定位及療程設計,包括計算電療劑量,以及度身訂造模具,務求放射線不會影響到傷口以外的部分;之後便會接受電療,療程大約十五分鐘。
雖說電療是整個治療的一部分,但患者始終擔心有副作用。楊醫生對此表示,治療蟹足腫的電療劑量,為治療癌症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一般進行三至五次,對比乳癌及頭頸癌電療的十五次及三十多次,明顯為低,加上術前規劃,出現嚴重副作用風險較低。
至於電療使用的儀器,亦與治療癌症的有所不同,其中一種屬於「表層X光治療」,能量較低,不會射入皮膚深層位置,皮下一點五厘米以外便減到很低輻射劑量,大多用於治療蟹足腫,之外亦用於治療一些淺層皮膚癌。另一種常用電療儀器則是「直線加速器」,與治療癌症使用的一樣,但會在機頭轉換裝置,使其釋放之電子射線能夠滲透皮膚表層位置,消滅增生的細胞,並不會深入內臟,患者毋須擔心。
楊醫生說,蟹足腫患者接受完術後電療,皮膚一般會泛紅及脫皮,大約兩至三星期後便會消退。療程後兩星期,會再由外科專科醫生及腫瘤科專科醫生跟進病情。她建議患者,電療後可以塗抹含有蘆薈成分或豐富水分的藥膏,藉此紓緩痕癢不適。
彭醫生提醒,如果發現疤痕明顯及向外伸展,應該盡早求診︰「因為蟹足腫幾時停止生長,很難知道。曾有患者胸口的蟹足腫範圍達到十厘米乘十厘米,基本上不能以手術治療,不可能因此割走這麼大的皮膚面積。換句話說,當蟹足腫變得越來越大,想醫也會很困難。」 

蟹足腫治療方案

方式 做法
注射類固醇藥物 在患處直接注射藥物使疤痕縮小及平服。
冷凍治療 以超低溫度殺死蟹腫足細胞,使其逐漸萎縮。
手術切除加電療 透過手術切除患處,術後以低劑量電療進一步抑制疤痕組織增生,減低復發機會。
手術切除加壓力治療 手術切除後,使用壓力衣或壓力耳環等向皮膚施壓,減少疤痕的血液供應,減低復發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