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流失沒徵狀 飲牛奶、曬太陽真可預防骨疏?│醫心匯

更新時間:18:14 2025-05-08
發佈時間:18:14 2025-05-08

骨質疏鬆症是常見的骨骼新陳代謝疾病,患者骨質密度減少,令骨骼結構變得脆弱,引致骨折的風險亦大增。隨着香港人口老化,骨疏亦成為值得關注的都市病。此症可由不同原因導致,市民應從生活和飲食入手及早預防,減慢骨骼內的礦物質流失。

患者3部位易骨折

香港每年約有7,000宗髖部骨折個案,2005年至2018年期間有超過33萬人因跌倒而需要住院治療,當中有超過30%的病人年齡為60歲以上長者。骨骼會因應外在的需求變化,不斷進行分解和重新組成,以代謝和重建骨質。骨質於35歲後會慢慢流失,而隨着年齡增長,骨質流失的速度亦會加快,增加患上骨質疏鬆症的機會。
骨質疏鬆症幾乎沒有明顯病徵,大多是骨折後才發現,常見的骨折部位包括股骨、脊椎和前臂骨。患者平日可能會因為輕微碰撞跌倒,甚至咳嗽而導致骨折。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身體警號,包括背痛、背部變得彎曲,導致駝背和變矮。
當中,骨質密度掃描可用於診斷骨質疏鬆症。醫生會就病人年齡、性別、骨折風險和過往受傷病歷,決定是否需進行治療。
部分因素或會增加患上骨質疏鬆症機會,以下人士屬於高危族群,包括長者、更年期女性,過早絕經(40歲前)、提前收經(40至45歲)或曾接受卵巢切除手術婦女、久坐不動人士、吸煙人士、酗酒人士、有骨質疏鬆症家族病史、長期缺少吸收鈣質人士及長期服用高劑量類固醇藥物人士。

護骨從年輕做起

  1. 飲食確保充足鈣質及維他命D
    要預防骨質疏鬆,飲食上應確保攝取充足的鈣質和維他命D,這對保持骨質密度相當重要,包括應多吃奶類食品、深綠色蔬菜、豆類製品及果仁等鈣質食物,同時亦要多吃蛋黃、三文魚和吞拿魚等含維他命D食物。同時要減少進食含高鹽分食物,避免攝取過量咖啡因,因此不宜常飲用咖啡和濃茶,並要戒煙和避免飲酒。
  2. 適當負重運動
    適當進行負重運動亦有助護骨,建議每周進行3至4次,每次30至40分鐘負重運動和抗阻運動。
  3. 適當地曬太陽
    同時可適當地曬太陽,因為維他命D主要透過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皮膚後在體內合成,但應避開中午時分的猛烈太陽,以防曬傷皮膚。
    已經患上骨質疏鬆症的患者亦可採取適當措施預防跌倒和骨折,例如不少長者會服食降低血壓和血糖的藥物,應多加留意身體指數的變化,預防頭暈及跌倒。
  4. 需要時服補充劑
    此外,市民亦可於年輕時多注意骨質密度健康。部分人士可能因為生活習慣而容易缺乏鈣質和維他命D,如要服用口服補充劑,可先向醫護人員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