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驟降 善用暖包保氣血    放這裏可以暖全身

更新時間:18:30 2025-03-07
發佈時間:18:30 2025-03-07

這幾天氣溫驟降,早晚只有攝氏12度,這時候自然要急買暖包為自己保暖。中醫角度看,暖包不僅能暖身,也是調理體質、舒緩不適的絕佳輔助手段。但到底應該放在哪些位置,才能達到有效保暖效果?在使用暖包前,大家不妨先了解暖包如何發揮保暖身體的原理。

1. 暖包放腹部、腰部、足底保陽氣 全身暖

健福堂中醫朱健聰認為,「寒為百病之源」,寒邪入侵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引發手腳冰冷、腰膝酸痛等問題。暖包的發熱作用,正是補充「陽氣」的好幫手。貼於腹部、腰部或足底等陽氣聚集處,不僅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還能驅寒散寒,改善身體虛寒的狀態。尤其是女性經期腹痛或寒症患者,暖包在此時的使用堪稱「暖宮神器」。

2. 針對穴位 發揮更大功效

若想發揮暖包的最大效益,可結合中醫穴位療法。例如:神闕穴(肚臍):貼在腹部能溫暖脾胃,緩解腹痛、腹脹。命門穴(腰部):貼於腰部能補腎助陽,緩解腰酸背痛。湧泉穴(足底):用暖包溫敷雙足底,能強腎固本,提升抵抗力。選擇適合的穴位,搭配暖包的熱力,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溫性食物加運動 增強氣血運行

暖包再好,也需注意適度與安全。暖包的溫度雖然不高,但長時間直接貼於皮膚可能導致低溫燙傷。建議隔着衣物使用,尤其是皮膚敏感者需格外小心。

此外,暖包畢竟是外部保暖工具,若長期手腳冰涼,還需透過中醫辨證調理根本,補充內在陽氣,才能真正改善體質。平時可多食用溫性食物,如紅棗、薑茶,並注意適度運動,增強氣血運行,讓身體自生「暖意」。只有正氣充足,寒氣才無法入侵。

小編在冬日最喜歡飲薑茶暖身。
小編在冬日最喜歡飲薑茶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