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2:00 2025-08-09

上周五《穩定幣條例》正式生效,金管局開始接受發行人申請,要求十分嚴謹,必須符合合規性、具體性及可持續性三大要求,而且最早明年初才會批出首批牌照,數量亦嚴格控制在個位數內,意味近日一眾大鑼大鼓宣布會申請牌照的公司,很大機會空手而回。
股市向來先炒憧憬,落實一刻就是散水之時。一眾「穩定幣概念股」近月禾雀亂飛「鑊氣」十足,部分只是單純靠「有意申請牌照」便狂升數倍,股民將概念股當成比特幣般的虛擬資產炒賣,逼得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在官網撰文降溫。本刊翻查資料,發現不少「穩定幣概念股」已由高位大幅回落,若無法取得穩定幣發行牌照,股價隨時打回原形。


本港《穩定幣條例》上周五正式生效,有意申請牌照的機構可於八月三十一日或之前向金管局表達意願,局方會安排雙方會面溝通,在九月三十日或之前,決定申請牌照的機構,可向金管局遞交申請。
金管局副總裁陳維民解釋,局方會優先處理九月三十日前的申請,其後仍可以遞交申請,明年初會發出第一批穩定幣牌照,牌費約十一萬元。他強調首階段只會發出數個牌照,不設任何期限,可在香港發行與法定貨幣掛鈎的穩定幣、發行港元穩定幣及向公眾積極推廣其法幣穩定幣的發行,如果持牌機構違反金管局規定,金管局會考慮撤銷其牌照。
金管局對發牌的要求十分嚴謹,包括本條例生效 首批牌照料僅數個合規性、具體性及可持續性三大要求。合規性方面,獲發牌的機構必須滿足儲備資產管理、贖回、風險管理、反洗錢監管;持續監察流通中的穩定幣,令金管局信納措施有效緩減風險,否則要核實每名穩定幣持有人的身份;遵守香港及其他地區的法規。
至於具體性及可持續性方面,金管局要求發行人必須設有實在的應用場景、有切實可行的具體商業方案和落實計劃、有周全而穩妥的業務模式及運作安排;發行人亦要有足夠財政資源及流動資產、在不同專業領域具備充分的配套、能力及經驗,以及確保穩定幣發行業務具備可持續經營。
發牌要求極嚴謹
本港發行的穩定幣須與法定貨幣掛鈎,包括港元及離岸人民幣等,算法穩定幣暫不獲納入,發行機構要有一比一的高流動資產,如現金或短期債券作擔保,並獨立託管
及嚴格隔離,高流動資產並不一定是港元。
與市場熟知的比特幣及以太幣一樣,穩定幣亦屬於加密貨幣的一種,然而價格不會像比特幣等大幅波動,穩定幣雖然與法定貨幣掛鈎,但與傳統貨幣亦不同。穩定幣是以區塊鏈技術運作,毋須傳統銀行轉帳,可以做到每日二十四小時運作,並即時結算,方便加密資產以及「RWA」交易,即是將現實世界的資產代幣化,放上區塊鏈製作成代幣。
穩定幣本身無法炒作,然而相關概念股過去一段時間炒到飛沙走石,全球第一間上市的穩定幣發行商美國的Circle(CRCL)上市後即爆升超過五倍,港股更早着先鞭,在Circle上市前數天持有Circle股權的光大控股(0165)便落鑊爆炒, 其後市場借《穩定幣條例草案》三讀通過,再炒起眾安在綫(6060),只因集團有份投資的ZA Bank成為香港首家為穩定幣發行方提供儲備銀行服務的數字銀行。


此後炒風開始蔓延,例如「鑊氣」最勁的國泰君安(1788),僅稱獲證監會將現有交易牌照升級,客戶可於平台交易比特幣和穩定幣泰達幣(USDT)等,股價短短幾個交易日就炒高幾倍。其他市值較細的股份,如持股螞蟻金融的雲峰金融(0376)、連連數字(2598)及耀才證券(1428)等,漲幅更一度以倍數計。
其後穩定幣泡沫越吹越大,不少上市公司只要宣稱「有機會申請穩定幣牌照」、「將會申請穩定幣牌照」,股價就如脫韁野馬,如三三傳媒(8087)、多點數智(2586)等自爆有意申請牌照後,即日最多飆升近倍,步入股癲人狂的階段。

禾雀亂飛慎防泡沫
由於炒風熾熱,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在官網撰文《行穩致遠的穩定幣》,提醒市場不應過度炒作,關注泡沫化趨勢,希望投資者保持冷靜及獨立思考。獨立股評人溫傑說:「邊間會有牌、有牌後對公司盈利及收入貢獻多少,全部是未知之數,部分概念股炒高就配股。現時的炒風就像賭博,我相信市場上很多人都不太明白甚麼是穩定幣,真的要炒作穩定幣相關股,不妨買美股Circle,起碼公司真的是穩定幣發行商。」


算法穩定幣 TerraUSD 曾「爆煲」
市場上有一種稱為「算法穩定幣」,三年前全球第三大算法穩定幣爆煲,導致不少投資者血本無歸,引發市場高度關注監管風險,本港的新條例亦明文規定基於套利或演算法得出價值的穩定幣,將不會被接受。
一八年韓國人Do Kwon和Daniel Shin創立區塊鏈平台Terra , 設有TerraUSD(UST)及LUNA兩個幣種,每個UST長期維持在一美元價格, 是全球第三大穩定幣,LUNA的價格則是浮動。
UST作為穩定幣,並非與實質資產作抵押,而是與LUNA掛鈎,一枚UST可與一美元的LUNA互換,當一枚UST價格高於一美元時,投資者可以購買一美元LUNA , 用來鑄造新UST,賺取差價;如果一枚UST價格低於一美元,就可以購入UST換取一美元的LUNA。
二二年五月,市場突然有人拋售價值八千四百萬美元的UST,令其價格下跌至〇點九八美元, 導致投資者沽售U S T壓低價格,由於UST與LUNA的互換機制,UST價格下跌吸引越來越多人銷毀UST鑄造LUNA博賺差價,導致LUNA供應大增價格急跌,結果變成下跌漩渦,最終UST與 LUNA的互換機制失效。LUNA價格短短三日由八十美元瀉至幾乎清零,大批投資者血本無歸,引發市場關注監管風險,以及要求增加穩定幣儲備的透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