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嚇自己 | 黃心穎

不太懂玄學的人都一定聽過:「我們已踏入九運,屬於離火的格局,因此特別多火災和意外。」確實,這兩年似乎讓人感覺地震、山火以及航空事故增多。搭飛機時,我變得更加擔憂,除了上廁所外,其他時間都必定扣上安全帶。過去我對起飛前的安全指示一概不理,現在卻會認真留意機艙人員的求生示範。究竟對飛行安全的疑慮是否過於放大呢?

2024年,南韓濟州航空的空難造成179人罹難,隨後在12月,印度航空在起飛不久後墜毀,導致241人死亡。今年年初,美國又發生兩架飛機相撞,造成67人遇難。這些頻繁的空難,使不少人對飛行感到不安。

社交媒體上,飛行事故的曝光率提升了大家對空難的關注,這些報導往往持續數天甚至更久,讓人產生意外越加頻繁的錯覺。我記得小時候,意外報導僅見於報紙頭版或電視新聞上,如今卻有多角度影片在各平台上廣泛流傳,這或許解釋了大眾對飛行恐懼加深的原因。

最近我看到一則報導,解開了不少疑慮。根據BBC Verify(英國廣播公司事實查核團隊)的調查,過去20年全球的航班數量增加,但飛行事故的數量整體呈下降趨勢,從2005年的每百萬次航班失事率為4.5,下降到2023年的2以下。除了傷亡,飛機的損壞或失聯也會被納入統計,所以實際數字並不算高。全球空難的死亡人數也在減少,過去19年間死亡率減少了一半。

隨着我對飛行數據的瞭解加深,對飛行的恐懼也逐漸減少,並意識到自己一直受到媒體的誤導,相信了「越來越多飛機墜毀」的假象。在美國,因交通事故喪生的人數中,與飛行相關的佔比不足1%。至今,飛行仍是全球最安全的交通方式,甚至有位受訪者半開玩笑地說:「與其怕會遇到飛行意外,你應更小心選擇前往機場的交通工具。」

雖然數據顯示飛行的安全性在提升,但我們也不能忽視自然因素的影響。全球暖化導致高空氣流的變化,使得近幾年的亂流不僅增多,還日益強烈。研究團隊指出,如果全球暖化持續,未來幾十年的亂流次數可能增加一到兩倍,這意味着在嚴重氣流中的飛行時間,可能從10分鐘延長至20或30分鐘。因此,我要在這裏奉勸大家「請扣好安全帶!」

看到這些研究數據後,我認為有必要分享出去,因為我注意到許多人近年對飛行產生的恐懼,在相互影響下持續發酵。理性看待這些資訊並遵循安全指示,將有助於我們找回「未出發先興奮」的心情,去迎接我們的旅程。

數據顯示飛行的安全性提升,但我們也不能忽視自然因素的影響。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