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嗎? | 黃心穎

「我想找出1989年出生的人。

你們現在好嗎?做甚麼工作?快樂嗎?

現在跟小時候想像長大後的一樣嗎?」

這是我在Threads上看到的貼文。我不認識原作者,但因自己也是1989年出生的,感覺像被一位老朋友關懷問候,而看到下方的留言,彷彿走進了舊生派對,與同年人分享人生的點滴。

留言的同年生來自世界各地,生活也大不同:有人選擇不婚不育,享受自由;有的已婚且為人父母,感到幸福美滿;還有嚮往單身的創業家,對感情不急不慌;有人移居海外,勇敢探索世界;也有坦言未找到人生方向的,頻繁轉工。從他們的留言中,彷彿看到自己可能走上的多條人生道路,感覺很奇妙,亦不禁回想起小時候對未來的幻想。

大人們常問小朋友:「你長大後想做甚麼工作?」在6歲前非常喜歡砌模型的我,會回答大人們:「我大個想砌機械人(當時還不知道這叫機械工程師)。」聽到這答案,我想父母可能頗擔憂的。

小學時,當爸爸問我同一條問題時,我很堅定回答:「我要入哈佛讀Law!」當時應該是受到劇集《壹號皇庭》的熏陶,是否真的熱愛法律我並不確定,但可能只是覺得這是父母或社會較鼓勵的選擇。我爸竟然回我一句:「做律師要幫壞人打官司㗎喎。」這念頭很快便消失了。小學畢業時,熱愛冰球的我在「人生目標」一欄寫下:「要成為溫哥華加人冰球隊的班主。」哈哈,真是大口氣!

升上中學後,我接觸了縫紉班,便着迷了。每天放學後,必定在縫紉教室裏縫製衣服數小時。從設計到度身、描繪紙型、選布、裁剪和縫製,每一步都充滿了細節和技巧。這種「從無到有」的創作過程,讓我在中學的5年間,逐漸萌生去紐約修讀時裝設計的想法。然而,臨近畢業時,我開始對獨自出國讀書感到恐懼,也意識到時裝行業難以維生。最終,我選擇修讀金融和國際商務,希望能讓父母放心。

3年半後,我理應因提早畢業而感期待,但內心卻迷惘不已。這時我終於誠實面對自己:我根本不喜歡數字,一想到入銀行業就意味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心裏便打了退堂鼓。幸運地,父母一直很理解我,繼而鼓勵我在未找到工作前,給自己一個不同的選擇:參加《香港小姐》競選。接下來的旅程,就不用我多說了。

回想起曾立下的志願,我不禁微笑,笑自己曾經的大無畏,同時也感慨原來已走了這麼長的一段路。我們不必急着決定好未來要怎麼樣。當然,我十分敬佩那些從小立志,並在某個領域登峰造極的人,但對於尚未找到方向的人,也不必慌亂。

人生的奇妙在於每個選擇都能帶你到不同的地方,去嘗盡人生百味,總有一條獨特的前路等着你!

「給19xx 年出生的你,

你好嗎?快樂嗎?

有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嗎?」

升上中學後,我接觸了縫紉班,便着迷了。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