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回到2019年我的悠長假期,終於有契機讓我進修,報讀一個在美國洛杉磯為期8周的「演技強化課程」。30歲的我,重返校園的感覺既新鮮又緊張。
還記得第一天踏入新生入學典禮的會議室時,我戴着帽子和眼鏡,戰戰兢兢地找了一角坐下。入學生大約有百多人,我全神貫注地尋找場內的亞洲面孔,因當時的我怕會暴露行蹤。幸運的是,我被安排到一個只有9人的班上,且全是外國同學。
國籍的多元化令人驚訝:有來自英國、尼日利亞、印度、毛里求斯,還有美國本地的同學。第一天主要自我介紹,大部份都是年輕人趁暑假來嘗試演戲,有些則抱着遠大的演員夢,其中一位就是來自印度的Pooja。
Pooja很神秘,自我介紹也讓人覺得模糊,令人半信半疑。她個子細小,外貌讓我們猜測她約40歲。放小息或午餐時,她總獨坐一角,不太喜歡與別人交流。
第二天,當各種課堂開始要求我們演戲時,我發現所有同學都沒有演戲經驗。我感到被課程簡介欺騙了,但在我最需要填補時間和舒緩情緒的人生低潮時,我決定繼續上課,心想:「總會有所得着嘅。」
在這所學校,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從未上過正式的演技班,以前都是邊學邊做的。這裏讓我們嘗試不同的工作崗位,例如收音、燈光、拍攝、導演和劇務。我彷彿倒轉了演藝生涯的步驟,但這樣徹底從零開始學習,讓我感到非常實在和有趣。
每天的功課繁重,返完朝九晚四,還經常需要記不同課堂的劇本對白。作為習慣用廣東話演出的我,需要一些時間適應英語對白。課堂上經常要與不同的同學做對手戲,Pooja就是那位每次搭檔時都讓人擔心的同學,因她總是忘記對白,而且一對視就會忍不住笑出來,就連老師有時也沒她辦法。由於經常出錯,她常被同學,甚至老師取笑,但她卻總是開心地跟着笑。
接近課程的尾聲,我們被分成四組,演出不同的劇目。隔天就要演一次給大家看,讓老師指出可改進之處。當然,Pooja那組總是停滯不前,無法在限期前記熟對白,亦總是避開對手的眼神,讓大家都替她那組焦急。
來到最後一天,大家都準備好了戲服和道具,老師還設置了攝影機錄下我們的演出。我那組負責用美國南方口音,演出一段70年代的喜劇,反應不錯,看了那麼多次排練仍能笑出來,已讓我感到滿足。但當我看到Pooja那組的表現時,卻莫名感動起來。雖然仍有瑕疵,但她全程投入,還能與對方對視,是飛躍進步的表現!全班都喜出望外,為她感到驕傲。
有時,她被嘲笑而不自知,或許她其實是知道的,但這並不重要,因為她依然能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進步並享受其中。每次看她表演都一定有笑料,她就是個特別的存在,帶給人很多歡樂,也讓當時不太會笑的我,由衷開心地笑了。我覺得她是個模範生,儘管表現不是最好,但她一定是最享受演戲的人。
從這位模範生身上,我看到一件自己遺忘了的事:有時除了認真,樂在其中也相當重要。無論是演戲或生活上,能夠保持熱情、輕鬆、享受的狀態,更能自然流露。
無論是演戲或生活上,能夠保持熱情、輕鬆、享受的狀態,更能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