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提到,本港人口步入高齡化階段,二○二四年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比例接近兩成四,即係每四位港人就有一位係老友記。同時,慢性疾病患病率亦同步上升,公私營醫療失衡下,公立醫療系統長期超負荷,輪候時間過長一直為人詬病。

面對公立醫院服務供不應求,加上老齡化加劇,港人對保險需求將有增無減。
睇返醫管局數據,截至今年六月底十二個月,公立醫院部分專科門診輪候時間超過兩年,精神科、眼科更係重災區。另一方面,私營醫療服務收費持續攀升,以香港常見眼疾白內障為例,目前公立醫院輪候手術個案累積近六點六萬宗,平均須等待一至兩年,有個別區最長要等四年半。私院白內障手術費用普遍由兩萬元(港元,下同)起跳,唔少退休人士因早年缺乏保險規劃,只好選擇漫長輪候。
面對公立醫院服務供不應求,加上老齡化加劇,港人對保險需求將有增無減。據保監局統計,去年毛保費總額達六千三百七十八億元,保險密度亞洲第一、全球第二。數據研究公司MDRi今年調查亦發現,兩成港人有意於今年增加健康醫療預算,反映市民對醫療保障意識正逐步提高。
跨境養老趨勢亦為保險市場帶來新機遇。立法會《數據透視》顯示,過去十年間,定居廣東省嘅六十五歲及以上香港長者居民總數急增四成,接近十萬人,故保監局正研究引入全新保險公司,開發更多跨境養老保險產品。越秀集團亦積極進軍市場,今個月正式完成收購香港人壽。越秀以十七點六八億元代價收購香港人壽百分之八十三點三三股權,加上創興保險所持有嘅餘下股份,成為香港人壽百分百最終擁有人。越秀另將額外注資十億元,提升香港人壽嘅資本基礎,同時助其擴展養老和健康保障方案,以配合港人北上養老和就醫新趨勢。
睇返香港人壽產品表現,分紅實現率平均值達百分之九十六,香港保險公司之中位列第二。而越秀集團作為廣州資產規模最大國有企業之一,相信香港人壽可借助母公司內地布局和財力,開發銜接兩地養老需求嘅新型保險產品。
越秀收購香港人壽,亦可以強化本身喺金融產業上嘅布局。香港人壽有穩健品牌形象,過去透過設於創興銀行同其他銀行嘅130個分銷點,同客戶建立密切關係。而越秀正喺大灣區規劃一個多元化金融服務平台,香港人壽可以運用越秀喺銀行、保險、證券和投資領域嘅專業知識,產生協同效應。
過去三十多年,雖然港府制訂自願醫保、基層醫療藍圖,以至收費改革方案等多項政策,但仍追唔上人口老化增速所衍生嘅需求。上周醫衞局公布,二○二三至二四年度開支按年升百分之八點六至約二千五百億元,佔本地GDP百分之八點三。政府實應從多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強提升市民對醫療風險認知與理財規劃能力,另方面鼓勵保險業界發展更多創新養老金融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