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已步入高齡化階段,據政府統計,本港至二○四六年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佔整體三成六。為應對社會高齡化挑戰,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到將成立「社會高齡化對策工作組」,由政務司副司長統籌。相關對策除涵蓋安老、醫療、房屋、文化康樂、樂齡科技等,亦會考慮推動銀髮經濟進一步發展,構建長者友善嘅樂齡社會。

準退休人士在不同地點體驗旅居,有助選擇退休後生活方式。
推動銀髮經濟嘅關鍵,在於釋放長者消費力。據政府經濟顧問辦公室估算,去年六十歲或以上人士整體消費額達三千四百二十億元(港元,下同),佔本地生產總值約一成一,政府預料到二○三四年,長者消費會升至四千九百六十億元,每年約有百分之五增長,含金量同消費力均不容忽視。
過往幾年銀債反應熱烈,政府上周公布今年認購結果,共收到超過三十七萬份申請,認購金額達約九百八十二億元,兩者均創歷年新高。最終發行額加碼至五百五十億元,每人最多可獲十七手。今次保底息率三點八五厘,為二○二一年後四年最低,但高於目前市面一般港元長期定存年利息,故仍吸引長者入飛認購,同時反映本港隱藏唔少具經濟實力長者群。
隨住呢一代人教育水平同消費力普遍提升,對退休後生活要求亦有所提高,不但着眼於夠錢「養老」,更追求「享老」。上月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McKinsey)發表調查,有兩成五受訪者表示願意喺退休後,每月花費三千至一萬元作為健身、社交、旅遊等非必要開支。
同時,調查顯示有四成受訪者計劃到物價更低嘅內地退休。事實上,內地生活成本低,而且語言文化相近,近年吸引唔少老友記北上養老。市面亦陸續有金融機構關注養老需求,例如中銀人壽上年推出旅居體驗計劃,合資格投保人可免費體驗內地旅居,自選地方短期生活。計劃推出至今累計新造保費達二十億元,約一千人參與旅居,熱門地點包括橫琴、大理及成都,最近公司更將旅居版圖擴大至日韓泰等七個亞洲國家。可見呢種候鳥式旅居計劃甚具市場潛力,方便準退休人士「先體驗、後決策」。
要進一步開發銀髮經濟,令長者「願消費、敢消費」,一個穩健財務保障體系尤其重要。以日本為例,當地透過建立政府主導嘅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緩解國民養老及護理開支壓力,從而催生龐大銀髮產業。因應呢個趨勢,香港政府可借鏡國際經驗,構建更完善嘅養老系統,包括醫療、住屋保障;同時可與商界協作,協助長者規劃理財,提高對未來生活安全感。
高齡化已成大趨勢,我哋要打造一個健康、有經濟動力嘅樂齡社會,至可以打破老年人係社會負擔嘅固有思維,甚至將挑戰轉化為機遇,令社會享有樂齡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