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老友話我經歷兩間大富豪夜總會,點解第一間可以營業超過四十年,而第二間只是營業兩個月,雖然現在公布是暫停營業,但估計復業應該遙遙無期,是否受到市民北上消費影響?
我講大家未必相信,大富豪結業的確是受到市民北上消費影響,不過是第一間,而不是第二間。在改革開放之後,內地有不少靚女在娛樂場所搵食,歌仔都有得唱:三級靚女,中山珠海;二級靚女,飄洋過海;一級靚女,留在上海,不過,白天不出來。香港的頂級消費群不時去上海消費,沒有了那些人消費,香港的頂級娛樂場所就頂唔住,今日世界沒有了,中國城沒有了,最後連大富豪都要執。至於第二間大富豪結業的原因,簡單來說,香港現在大富的人多,大豪的人少,富人唔願意做豪客,即是冇大富豪,大富豪夜總會又如何能夠生存?
很多人以為在第一間大富豪營業的時候,是香港紙醉金迷年代,富人又多,又唔吝嗇用錢。其實是不對,當年的確是紙醉金迷,但富人遠不及現在,反之豪客就唔知多幾多倍。不過,豪客去娛樂場所最大目的並不是搵小姐,而是做生意,當年不少人除了一份正職之外,亦會搵外快,例如炒Quota,做代理等,我自己亦有炒Quota,收入多過正職幾倍。不過,日光日白很難炒,一定要在夜晚,在微醺兼有靚女在旁助興,生意很容易做得成,做到生意用錢一定會疏爽。但後來那些消費人轉移陣地,就算唔去上海,都會去深圳、東莞等地,即使鄧小平話香港舞照跳,都變咗冇得跳,大型夜總會全部執晒,重慘過今日啲酒樓。
有人話香港人無論財富及人均收入,都位於世界前列,多過第一間大富豪年代很多,但消費點解不及當年,連一間大富豪都養唔起?這的確是一個問題,香港人的消費態度變了, 不少人富有程度遠勝當年,但消費就降維,莫講話大富豪不能生存,不少著名食肆亦受到影響,不是說生意不好,而是消費降維,令到生意額不理想。不過,這亦是一個城市進化,世界上大多數城市的大型娛樂場所都被淘汰,代之而起的是一些小型、非常骨子,俗稱私竇的娛樂場所。投資大富豪的人卻要追尋昔日的光境,短期內結業絕不出奇,老實說,執得快反而輸少很多。
有人話點解新加坡及澳門都可以有大型娛樂場所,香港反而冇,又可以證明香港輸畀新加坡。澳門及新加坡可以容納大型娛樂場所存在,兩者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賭博,博彩與娛樂是孖生兄弟,如果冇賭場,大型娛樂場所是很難生存。
不少人對大富豪突然結業都表示遺憾,原因是去都未去過就執咗。老實說,我身邊的朋友當中,一個也未去過新大富豪,我亦很遺憾冇內幕消息可以八畀大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