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兩國早前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進行了第三輪貿易談判,雙方同意將關稅「休戰期」再延長九十天,估計是為了預定在第四季舉行的「習特會」鋪路。
中美兩國早前在瑞典進行了第三輪貿易談判,雖然暫仍未能達成協議,但起碼未有鬧翻。雙方其後同意將關稅「休戰期」再延長九十天,估計是為了預定在第四季舉行的「習特會」鋪路。為了釋出善意,中方已恢復審批向美國出口稀土和磁礦等戰略資源的申請,美國亦放寬了部分對華科技出口限制,包括批准美國晶片製造商輝達(Nvidia)向中國出售H20人工智能晶片。
不過,網信辦上月底突發表聲明,表示已約談輝達要求就H20晶片的安全風險問題作出說明和提交相關證明。雖然輝達已立即作出澄清,但似乎仍未能取得有關當局信任。據報網信辦之後再約談了騰訊、阿里巴巴及字節跳動等多家內地科企,要求說明計劃採購H20的數量、用途和原因等。
內地當局對H20持抗拒態度,至少有三方面的考慮。其一是切切實實的安全風險問題,憂慮美國的情報機構以至其他企業,會通過種種內地部門及科企難以檢測到的技術,在H20植入不同的「後門」系統,用以進行追蹤定位、盜取資訊,甚或在有需要時能遠端強制關機,對我國的商業機密、資訊保安、科技發展、以至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上述擔憂絕非天荒夜譚或杞人憂天,日前便有美西方傳媒報道,美國當局已在一些被禁對華出售的高端AI晶片加入追蹤系統,以防範有人將晶片違法轉口到內地,並且已有多人因而遭到檢控。
除了安全問題,輝達答應將百分之十五的H20對華銷售收入與美國政府「分成」,估計每年金額達數十億美元,也令到內地當局不悅。有關做法等同要使用H20的中國科企以至AI服務用家,向美方繳付額外的出口關稅或數碼稅,擔心此例一開,其他出口到中國的美國高新科技產品也會被特朗普「分成」。
事實上,這次輝達直接支付「買路錢」以換取科技出口解禁的做法,在當地的政界、商界和科技界亦引起廣泛爭議,質疑等同「賄賂」及「販賣國家安全」,但商人出身、見錢開眼的特朗普一於少理。
中方更為重要和長遠的關切,在於減少內地科企對美國科技的依賴。眾所周知,H20是輝達專為規避美國對華出口限制而特製的「次等」AI晶片,算力僅為輝達頂流晶片H100的七成,但這樣的「次貨」已能勝過絕大部分國產AI晶片,反映兩國現時的科技和產業實力差距。
中央領導人近年多番強調,要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和自主創新,避免遭美西方的政經霸權與出口管制「卡脖子」。若部分內地科企為了一時的便利,大量採購及運用H20進行進一步的AI研發,不但可能會扼殺了剛處於成長期的國產晶片業,甚至連整體的AI科技發展也會永遠落後於人,永遠被美國牽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