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人士買日本樓,必須與擁有牌照的日本不動產公司簽署買賣合約,才能受到當地法律保障。
上星期《東周刊》爆出有四十名港人在日本錯買爛尾樓受騙,記者請我在報道中教路,提供投資日本樓防騙貼士。老實說,有關騙案問題我已經提醒過大家無數次,就如《警訊》集集提你不要受騙,一樣繼續有人上當。你以為騙徒有新招?沒有,如今連《警訊》也變成《警聲》了,騙徒伎倆依然不變,偏偏受害人數眾多,原因離不開貪小便宜和懶做功課兩大致命傷。
我一直認為香港人在東南亞之中最精靈,可惜有時精過頭,聽說日本大地震即時卻步,但明知買便宜樓易墮陷阱,卻又一再中招。從十年前賣日本樓開始,我不停警惕大家,一時出書、一時拍TVB節目,用各種方法盡講盡做,寫專欄也不下數十次剖析英國、日本以至其他地區的買樓騙案,奈何仍然有人中伏。
貪便宜往往忽視買舊樓的嚴重性,我經常說買舊樓可以,但要有心理準備,一到交樓和營運,問題便浮現出來。很簡單,兩個單位一間有裝修一間無裝修,請問租金如何釐定?沒有裝修租金肯定平,租客自然多,但入住後租客可能覺得環境差,甚至未住已覺得驚,之前就有韓國客人帶着小孩逃亡到我們民宿入住!即使你所買的舊樓單位已重新裝修,但在同一幢舊樓之內,其他單位多負評,整幢物業也會被拖累,不論出租或轉售都受到影響。貪小便宜總要付出代價,難道你買特惠機票,還妄想有商務艙、頭等艙的服務?
第二是懶做功課。我不明白香港人自命精明,怎會將簽約這種神聖又重要的事委託中介去做呢?中介可以代辦手續,例如陪買家簽約,解釋合約內容,處理貸款文件或幫手收租,這些都有需要,因為要解決語言問題,但不可能連簽名也代勞吧!我了解很多海外投資者怕麻煩,但有些事必須親自去做,如果自己沒有時間聽合約內容,可以請家人親友幫忙,他們至少會維護你的利益,而中介可能只想賺佣金,你委託他簽名,萬一出事你不能反口說沒有簽過,因為事實上有人代簽,不能抵賴。
我再次奉勸大家,買日本樓要找合法、有牌照的中介及發展商,同時要留意公司背景。日本不動產法例相當嚴謹,目的不外乎保護市民交易受到保障,但如果買家所簽的合約跟日本法例毫無關係,又何來保障?比如有人買日本樓,竟然以買股份的形式跟香港公司簽約,這種情況一定有可疑。我知道有些公司會用慳稅為由打動買家,但慳到連層樓也無影,結果得不償失。我經常對投資者說,你在外國賺錢,要交過路費也理所當然,至於有沒有合法而又慳錢的交稅方法,就要視乎中介和發展商的經驗。要知道,完全不交稅等於逃稅,逃稅跟慳稅是兩種層次,只要通過合法途徑買日本樓,買賣雙方也得到保障;相反,選擇旁門左道隨時要承受因小失大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