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正試圖逼使日本以至與中國關係良好的柬埔寨,接受類似越南的「排中」貿易條款,加強針對我國的貿易包圍網。
美國總統特朗普早前在各方壓力下,暫緩實施向全球多個貿易夥伴開徵的所謂「對等關稅」,限期原定在本周三(七月九日)屆滿。當中一度被加徵高達兩倍半關稅的中國,已表明不會向這種橫蠻無理的脅逼措施「下跪」,並一度施以報復性關稅和限制稀土、磁鐵等關鍵資源出口來反制美方,令到大量美國的汽車、飛機及電子產品製造商叫苦連天,陷入停產邊緣。
中國的強硬態度和實力底子,成功逼使美國作出多項讓步。經過日內瓦和倫敦的兩輪高級別貿易談判,以及特朗普與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直接通話,美方同意將對中國進口貨品的關稅大幅下調,表明繼續歡迎中國學生到當地留學,以及逐步恢復向中國出口晶片製造軟件、飛機引擎零件等先進技術和產品,令中美貿易慢慢恢復正常,兩國關係稍為回暖,雙方領導人有望於今年內進行會面。
然而,特朗普今次退讓相信只是階段性、策略性,以及在逼不得已下才作出的,美國企圖限制和打壓中國發展的主導戰略並未有基本改變。最新做法是透過與其他國家簽訂具排他性的貿易協議,希望通過限制中國貨品和原材料的轉口、加工,以及關鍵技術向中國的輸出,將中國經濟和科技發展孤立、圍堵起來。
其中一個例子是美國與越南剛簽訂的協議。越南同意向美國全面開放市場、向美國貨徵收零關稅、承諾向美方購入大量飛機和農產品等,以換取美國將對越南直接出口貨品徵收的關稅稅率,由原先的高達四成六下調至兩成。有關條件本來已相當屈辱,但更要命的是,美方將會向經越南轉運或僅經過最低限度加工、包裝的輸美商品,徵收高達四成轉口關稅,明顯是針對中國被指透過將出口貨品轉口至他國「洗地」(清洗產地來源),以規避美國關稅的行為。
越南官方宣稱有關協議條款,有助吸引更多來自外國、尤其是美國的企業離棄中國,到當地直接投資設廠。但現已在當地投資的廠家,包括一些美資企業卻有另一套說法,指出全球產業鏈已跟中國密不可分,許多在越南生產或組裝的商品,大部分原材料和零部件都是來自中國;擔心特朗普政府為求打壓中國,將何謂轉口及加工的定義收得過緊,令其供應斷鏈或生產成本大增;最終可能令部分廠家寧願承受較高的直接關稅,都選擇將生產線遷回產業鏈較為完善的中國。
不過,特朗普的經貿政策措施一時一樣,是否真正有效並不重要,最緊要是可贏到一時的掌聲,讓美國的支持者自我感覺良好。越南「跪低」之後,美國正試圖逼使其區內最大盟友日本,以至與中國關係良好的柬埔寨也「下跪」,接受類似越南的「排中」貿易條款,加強針對我國的貿易包圍網。中美貿易戰僅打了第一回合,還遠遠未有完場,香港各界絕對不能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