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收緊稅制 香港更有可為

政府就估計立法建每,議全面生效後150年可為庫房帶來。

一般市民未必有留意,立法會在過去一連三個星期,三讀通過了三項對香港經濟及金融市場發展至為重要的法案。其一是《2025年公司(修訂)(第2號)條例草案》,旨在為有意轉到香港註冊的公司,提供更簡單、便捷和具成本效益的遷冊制度。事實上在草案通過當日,便立即有一家大型跨國保險企業宣布將遷冊香港。隨着外圍經濟、貿易和稅務環境持續波動,預計會有越來越多海外公司,包括一些早年因不同理由遷往外國註冊的原香港公司「回流」,為特區帶來更多稅收、就業和專業服務需求。

其二是全新制訂的《穩定幣條例草案》,「穩定幣」是一種與法定貨幣或資產掛鈎的數位貨幣,其主要功能是為劇烈波動的虛擬加密貨幣市場,提供穩定的交易媒介與價值儲存工具,同時便利政府與財金機構進行監管。該法案在海外以至內地備受市場人士注視,認為香港的立法建議遠較歐美及新加坡的相關法例先進、開放和全面,有助推動香港成為國際Web3和數字金融中心。

其三是名稱更為冗長的《2024年稅務(修訂)(跨國企業集團的最低稅)條例草案》,旨在落實由歐美主導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頒布的「BEPS 2.0」加強版防避稅規定。簡而言之,OECD要求所有成員國及經濟體,均不得將大企業的稅率訂於低過15%,並須向一些透過種種方法在本國避稅的跨國企業,追收與該15%稅款的差額。

香港的公司利得稅在數年前改為兩級制,首200萬元盈利的稅率只有8.25%,200萬元以上的利潤則倍增至16.5%,對本地大企業而言已符合OECD要求。但由於香港不設全球收入徵稅或資產增值稅等制度,不少跨國公司現時可通過將在海外賺取的利潤合法轉移到香港,而實際繳交低於15%的稅款,這些公司和避稅活動將受到今次修例影響。政府就估計立法建議全面生效後,每年可為庫房帶來150億元的額外稅收。

特區面對財赤,稅收增加當然是好事,但會否反過來削弱了香港金融市場競爭力,最後得不償失呢?其實BEPS 2.0主要針對的乃英屬處女島、百慕達、開曼群島,以至瑞士及盧森堡等知名避稅天堂,新規定實施後反而可提高香港簡單低稅制的相對吸引力。

上述修例及改革措施,早於兩三年前便開始推動和敲定,但放眼現在確是來得非常合時。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短短四個多月內推出的種種瘋狂經貿與金融政策,包括所謂的「對等關稅」、對中國上市公司及創新科技進出口的歧視性措施、對哈佛大學以至所有中國學者和留學生的無理打壓,以及可能會大幅增加外國投資者稅務負擔的《稅收與支出法案》,正在不斷為自己「趕客」,將大量優勢的外國企業、科技、人才和資金驅離美國。

特區政府必須更加積極、主動、迅速及靈活地把握這個難得機遇,加緊招商引才引資,進一步提升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助力國家發展!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