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被予取予攜 台灣倚美謀獨自毀

台灣民進黨賴清德上台後,以烏克蘭危機為藉口加大向美國購入軍備,武裝台灣,並逐步切斷與內地的聯繫。

經過美國總統特朗普與烏克蘭澤連斯基早前在白宮上演的「世紀爭吵」,以及兩人其後在教宗喪禮期間進行的解告式對話,美烏兩國日前終於簽署了礦產協議。有美西方傳媒形容,烏方已成功爭取美方就協議內容作出某些讓步,但結果仍是美國近乎無條件地,取得烏國一半礦產和能源等天然資源的權益和優先開發權,並且變相排除了其他國家,尤其是歐洲,對烏方往後重建發展的參與權利,令烏克蘭實質上變成了美國的殖民地或附傭國。

烏克蘭除了失去天然資源與發展主權,還肯定會喪失大片國土。特朗普已公開要求烏方放棄取回克里米亞半島,以割地求和方式換取俄羅斯停火。但俄國總統普京似乎想要更多,包括部分烏東領土和作為歐洲最大核電設施的扎波羅熱核電廠。如烏方拒絕屈從,因美歐減少軍援而氣勢如虹的俄軍,隨時會進一步向烏首都基輔進攻。美國表明若雙方無法在短期內達成和議,美方將會退出斡旋,反正礦產協議經已到手了。

事情發展再次證明,美國對烏克蘭的所謂支持與援助,並非為了烏國人民福祉或甚麼公義、規則與和平,而是為了一己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前朝拜登政府希望藉烏克蘭加入北約和延長俄烏戰事來削弱俄國,牽制歐洲,以及餵飽國內的軍火商。特朗普政府對戰爭沒有興趣,一切只向錢看,在取得礦產與能源利益後,俄烏未來是戰是和,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及人民性命都與美國無關,他現在只關心向中國展開的關稅貿易戰。

自俄烏戰事三年前開打以來,就一直有不少台灣人將之與台海局勢作比較,包括俄烏與兩岸的軍力比較、美西方的取態、援助與制裁行動等等。雖則兩者本質完全不同,烏克蘭是個主權獨立國家,台灣則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個省份,但兩者還是有一些可比擬、借鑑之處。尤其當戰事不斷延長、外援逐漸減少、美國急速變臉、烏軍開始兵敗如山倒之後,「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之說愈見真實可信。

然而,台灣民進黨賴清德當局就是對美西方的虛偽與不義視而不見,自上台後加緊「倚美謀獨」和挑釁大陸,以烏克蘭危機為藉口加大向美國購入軍備,武裝台灣,並逐步切斷與內地的文化、教育、旅遊、商貿、以至親屬聯繫。對內他亦無所不用其極打壓異己,推動「大罷免」和濫用司法拘控政治對手,企圖獨攬大權。

特朗普在競選時講過,台灣離美國太遠,離中國大陸則太近,一旦開戰美軍將難以協防。他亦曾多次對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業務表達不滿,早前向全球開徵「對等關稅」時對台灣這個忠實盟友亦絕不留手。跟烏克蘭一樣,美方對台灣的所謂安全保障與民眾福祉根本毫不關心,只想侵吞台積電等台灣僅有的優勢產業和企業,並向台灣人傾銷貴價的美國農產品。賴清德政府經已無藥可救,但廣大台灣同胞必須以烏為鑑,及早覺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