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鍾無艷 │ 楊立門

有人估計自二○一九後有約廿九萬港人離港移居外地,這是個非同小可的數目,不少是正值壯年、企業中層或專業人士,他們與家人子女連根拔起,亦拋售了香港的物業,直接加劇了近年香港跨行業和跨階層的人才短缺、消費和物業市道。他們當中固然不少因為政治信念而離港,但也有些是際遇不如意,想到海外尋求出路,或單純地嚮往外國的生活。他們對彼邦懷着憧憬,深信憑着港人的拚勁和工作經驗,定可為自己和家庭打造美好的將來。

有不少已移居海外的港人,寧可專程回來香港治病。

但現實與他們的想像有很大距離。英國一家獨立智庫British Future去年進行了一項對香港BNO持有人的調查,顯示雖然他們很多已經在英定居得不錯,但並不覺得自己可以發揮所長,形容生活成本、子女照料、職業配對、就業支援,甚至語言隔膜等都是仍待解決的問題。尤其在生活開支方面,英國的通脹嚴重不在話下,BNO人士的入境簽證有一個「NRPF」註腳,即不能享用公共資源,雖然這限制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豁免,但這已令移英港人感到有如二等公民了。不少持有專業資格的BNO人士在英國尋求資格認可方面有困難,找不到學以致用的工作。

英國的國民保健署以前是覆蓋全英國人民的國營保健制度,持BNO留英的人也可使用,但要交付加費,每年約六千多英鎊。近年隨着英國的公共財赤越趨嚴重,這個幾十年來行之有效的全民醫療制度已大不如前。不少英國朋友指,現在已很難找到醫生給你看病,除非你的病情已有性命之虞。英國最近流感大爆發,病人竟要等九十小時才有醫生接見。專科服務則更糟,BNO港人除了要輪候多時,收費亦十分昂貴。

因此有不少已移居海外的港人,寧可專程回來香港治病,因為他們仍保留着香港永久居民的身份,可以享用醫管局由政府高度補貼的服務。聽說在英國要做個膝蓋更換手術動輒要好幾萬元,但在香港公立醫院的話,雖然一樣要輪候很久,收費只是數千元,扣除機票仍十分划算。這些BNO港人可算是「有事鍾無艷」,當年不惜一切要走,有難時還不是跑回老家?於是便有議員提出,無理由補貼那些已移民海外的港人繼續享用我們的醫療福利。

當局並不認同這建議,社會上也莫衷一是,反對的主要認為它執行上有難度、分化港人,更有違反基本法之嫌。

我在現階段也不贊同,但建議政府開始蒐集有關數據,若問題有普遍化的迹象,再謀後計。這些人回來香港就醫,哪怕只是貪圖福利,其實也能證明我們的制度完好無缺,沒有像他們預測那樣垮掉。我挺喜歡這個感覺。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