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務於公共機構和私營企業的高管人員,分別在於後者的基本使命是要把利潤最大化,過程不重要,業績是唯一的KPI。出任政府高層職位的要求則比較複雜,因為績效難以量化,他們必須有一份源自崇高使命感的熱誠,更重要是讓社會大眾感受到這份熱誠。同時,在今天特區政府這個熱廚房,高官都要有很強的耐熱能力(staying power),社會問題千頭百緒,隨時爆雷,高官靠的就是堅實的工作能力和高度警覺性。
羅淑佩有好勝心亦具「戰鬥格」,且看她未來的表現。
被特首李家超一口氣撤換的兩名局長,在這幾方面都似乎有所欠缺。我和楊潤雄曾在以前的民政事務局共事,他是位好同事,但未能讓人感到他對工作有很強的熱忱。體育和文化圈子的人對他的風評是,他身為局長卻似是個局外人,對幾個有關界別的事都不太感興趣,比較疏離,因此很難就問題提出精準的對策。其實我們並不要求局長對文化體育濃厚的興趣,但起碼要表現真誠的關心。特首李家超素來對同事有很高要求,不容怠慢,楊潤雄沒準時寫好文化藍圖,最後交出的功課只是一般貨色,可見耐熱能力不足。
接任的羅淑佩,曾經和我在工業貿易署緊密合作過一段時期。她負責的是世貿組織框架下的多邊貿易服務協議,這個課題十分技術性,歐美的談判對手也不好應付,但她表現很出色,不但為香港的服務行業爭取海外市場的有利條件,亦為中國香港的團隊刷亮了招牌。之後,她在不同崗位的表現有目共睹,接手每一個新任命都散發十二分熱度。其實若只論工作能力,和她一般優秀的大有人在,但她可以突圍而出,就是她深諳與公眾溝通的重要性。公務員天性比較內斂,我以前有多位才華橫溢的師兄師姐,做到退休也很faceless,但在今天的政圈,把工作完成並不足夠,還非要讓全世界都知道你完成了工作才算數。羅淑佩成功之道,除了出手快、狠、準外,她能不厭其煩地在傳媒、鏡頭前、社交網站宣傳她的功績,解說新政策新措施,在署長和秘書長的崗位上已搶了局長不少風頭。不喜歡她的人會說這是「博出位」,但批評者也須承認,政策本身必須合理和有效,否則吹噓只會有反效果。
我不能排除羅淑佩的好勝心和「戰鬥格」是助她跳出公務員框框的一個因素,但晋身主要官員行列後,她還須為自己打造多一點親和力。至於另外一位被免職的林世雄,專業知識可能很堅實,但他拙於辭令,有時更口齒不清,由他來解說複雜的運輸政策真是事倍功半。接任的新任局長陳美寶我並不熟絡,但在行內的口碑不錯,是個務實而穩重的官員。她和羅淑佩各擅勝場,特區班子可說是深慶得人。接下來就看她兩人的staying power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