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冇的士?」呢個問題,我俾人問了十多年了,「呢個鐘數機場有冇的士?」「郵輪碼頭有冇的士?」甚麼地方、甚麼時間、甚麼人數,我成為了朋友間的搭的士顧問。近日郵輪碼頭輪候的士人長龍又再引起話題,大家都知道郵輪碼頭本是一個無人之境,現在旅客到港後彷彿只能試試運氣,一邊數着的士站內的士的數目,一邊數着排在自己前面的人數,數到自己能上車的話當然好,不然的話心就開始懸着了。
從前的士電召台最蓬勃的時候,司機就靠電召台通知交通消息及「接柯打」等,所有消息中央管理頗有效率。反之現在本應是「一機在手,世界通行」的年代,卻因各個消息來源有各自的渠道,或許沒有能廣泛接觸到司機的渠道,只能靠一些即時通訊系統,一傳十,十傳百。久而久之,「救火」成了常態,當然不同的的士業持份者仍是能動員司機們應付臨時的需求。司機是反應最快的,但為甚麼總有一些時間、一些地點是作為的士業也愛莫能助的呢?
就以郵輪碼頭為例,他不像香港國際機場,司機可以輕而易舉的查到航班訊息,是長途還是短途機、大機還是細機,一眾司機們久而久之,總能「捉到路」。但對於郵輪,到底有多少郵輪泊岸、大郵輪還是小郵輪、泊岸後有多少旅客需要外出,有多少旅客需要用車,到今時今日仍然是未知數,這也是令一眾司機對郵輪碼頭卻步的原因。
那作為車隊,到底希望有甚麼樣的配套,能令司機們更容易地掌握乘客的需求?第一,需要有一個綜合平台,讓司機知道各個旅客到港地點、上車熱門地方的用車需求及供應情況,更好的就是像一些關口一樣,讓司機看到實時畫面,判斷車數及流量去決定是否該開車到那些地方。當然,這也只是特效藥,若真的是做到預防勝於治療,各個關口的管理團隊可以考慮為旅客提供預約的士的選擇,讓旅客能對交通安排有更好的把握。
各個車隊已經在密鑼緊鼓地籌備在明年7月底前推出車隊的士服務,同時亦將按政府要求上傳車隊的士的分布及營運狀況。屆時,市民亦能更好的掌握自己的用車需要,繼續將香港人反應快、分秒必爭的武功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