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業同舟共濟 應對經濟寒冬

政府須摒棄「積極不干預」的舊思維,善用財金政策與公共投資,積極振興經濟和支援企業。

說好的經濟復甦及減息周期遲遲未有出現,股市反彈曇花一現,樓市在撤辣後持續尋底,加上港人北上消費和網購成風、內地旅客消費模式轉變等,令香港幾乎各行各業都面臨困境。繼緊扣旅遊與本地消費的餐飲及零售業,與股市及樓市表現息息相關的金融和地產業,最新連從事其他業務的中小企,以及早前還擔心人手不足的建造業,也先後「嗌救命」向政府求援。

部分中小企出現財困,往往並非因本身業務欠佳或經營不善,也有別於剛復常時因業主加租或勞動力短缺而導致成本大增,而是因為用作向銀行抵押借貸的物業估價大幅貶值,令借貸額減少及利息開支上升。

在另一邊廂,部分金融機構亦因為息差收窄及壞帳風險增加,收緊了住宅樓宇按揭及其他涉及物業抵押的工商業貸款,令不少企業都出現資金周轉問題,甚或有按時還款也會被銀行call loan,要求補回抵押品與貸款額之間的差價。一些本已「掹掹緊」的中小企,即生意本身仍有得做,亦可能因為無法如期還款而被逼結業清盤。

有人認為銀行「落雨收遮」是商業決定,政府干預可能會影響金融體系穩定性。但亦有人質疑相對於歐美以至內地,香港的銀行及財金監管機構實為過分謹慎,一旦信貸收縮演變成整體經濟萎縮,企業大規模倒閉、破產的惡性循環,銀行業以至整個金融體系也會遭殃。金管局早前已推出了九項支持中小企措施,最新再宣布會成立專責支援小組,包括處理銀行被指不合理call loan的投訴。

建造業方面,近月盛傳有多家承建商及分判商出現倒閉危機,工程費一層拖一層,導致不少基層工友「有汗出、冇糧出」,在地盤外舉牌抗議。位處業界上游的建築顧問公司,亦因工作量不足而爆發減薪裁員潮,有關商會罕有去信發展局求救,要求增加政府工程量和外判項目。

建造業寒冬源於樓市回落與息口高企,導致本地私人發展項目銳減,港府因財赤而推遲部分基建等,令業界受到四面夾擊,僧多粥少下唯有「割喉式」落標競投工程合約,導致往後出現拖數、拖糧,以至工程爛尾等問題。

有人建議當局向承接政府工程的公司提早付款以至提供貸款,以免影響政府,以及盡快通過有關禁止承建商層層拖數的法例。但有人亦認為如果業界看不到前景,有錢也不願借,又擔心立法嚴禁拖數反而會加速倒閉潮,關鍵還是要增加公私營的工程量。

正如特首與某知名企業家指出,過往賭過香港會輸的人,最終輸的都是自己。當前的不景氣相信只是短期和周期性,但不知會維持一年、三年,還是更久。政府須摒棄「積極不干預」的舊思維,善用財金政策與公共投資,積極振興經濟和支援企業。各行各業亦應本着同舟共濟的香港精神,互相扶持,共渡時艱。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