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煒林確診肺腺癌  5類人士屬高危?一文解構症狀、成因及預防方法

柯煒林確診肺腺癌  5類人士屬高危?一文解構症狀、成因及預防方法

更新時間:18:45 2025-07-30
發佈時間:18:45 2025-07-30

33歲藝人柯煒林於今日(30日)在instagram公布確診肺腺癌第四期,立刻引起網民關注!曾參演電影《濁水漂流》及《別叫我「賭神」》的柯煒林表示,於今年五月底開始持續咳嗽,雖看過普通科醫生並服用兩次抗生素,但未痊癒,故轉往呼吸道專科求診,並經過電腦斷層掃描(CT)發現異常後,被轉介到另一位專科醫生:「醫生看過報告,面有難色『醫生面色咁差,cancer?』我打哈哈,那時還道是肺癆。」柯煒林說初以為只是肺癆,進行詳細檢查後,確診肺腺癌第四期。

面對肺腺癌第四期,柯煒林說暫時退出演藝工作,並表現堅強:「我剛剛開始食鏢靶藥,不知道身體會有什麼反應,副作用又會是什麼,問過醫生能否上台,醫生說取決於身體狀況。」

解構肺腺癌Q&A

究竟肺腺癌的主要成因是什麼?如何預防?誰是高危族?一文睇晒,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劉健生解答。

Q1:肺腺癌的主要成因是什麼?除了吸煙,還有哪些高風險因素? 非吸煙者也會患上肺腺癌的原因是什麼?

A:肺腺癌是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尤其在非吸煙者與女性中比例較高。除了吸煙,其他高風險因素包括:

⦁ 空氣污染(如PM2.5)

⦁ 長期暴露於二手煙

⦁ 職業性致癌物(如石棉、柴油廢氣)

⦁ 家族遺傳因素

⦁ 基因突變(如EGFR、ALK、ROS1等)

在亞洲地區,特別是香港,不少肺腺癌患者從不吸煙。這可能與基因背景、環境因素及生活習慣有關。

Q2:肺腺癌是否有早期病徵?哪些症狀需要特別留意?

A:早期肺腺癌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容易被忽略。一旦有症狀,可能包括:

⦁ 持續性咳嗽(超過兩週)

⦁ 咳血或痰中帶血

⦁ 胸痛或胸悶

⦁ 聲音沙啞

⦁ 體重急速下降

⦁ 呼吸困難

如有以上情況,應及早求醫。

Q3:目前香港有哪些群體較容易患上肺腺癌?可否指出五大高危類別?

A:根據臨床觀察與研究,以下五類人群屬於高危:

1. 40歲以上的非吸煙女性

2. 長期接觸二手煙的家庭主婦

3. 居住於空氣污染嚴重地區者

4. 有肺癌家族史者

5. 曾患肺部慢性疾病(如肺纖維化)的人士

 

Q4:肺腺癌的治療方法有哪些?不同期數的治療方案是否有所不同?

A:是的,肺腺癌治療會根據癌症期數、基因突變狀況與病人身體狀況而調整。

⦁ 第一、二期:以手術切除為主,輔以化療。

⦁ 第三期:同步化療與放療,有時也考慮手術,輔以免疫治療。

⦁ 第四期:以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化療或放療為主,視乎病人基因與整體狀況。

 

Q5:針對第四期肺腺癌,目前的主流治療選擇有哪些?

A:常見的治療包括:

⦁ 標靶治療(如EGFR抑制劑、ALK抑制劑)

⦁ 免疫治療(PD-1/PD-L1抑制劑)

⦁ 系統性化療

⦁ 放射治療(包括質子治療(proton)、立體定向放射治療(SBRT))

⦁ 臨床試驗藥物(如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合併免疫治療)

 

Q6:第四期肺腺癌是否仍有逆轉或長期控制的可能性?會否已有實例?

A:雖然第四期屬於晚期癌症,但不少患者透過標靶或免疫治療可達到長期穩定控制,甚至腫瘤縮小至幾乎看不見的情況。

例如,有些EGFR突變患者接受口服標靶藥後,腫瘤明顯縮小,轉變為少量殘餘病灶,然後接受立體定向放射治療 (SBRT),腫瘤多年來保持穩定。

 

Q7:現時有沒有新型治療方式,例如標靶治療或免疫療法?對肺腺癌患者特別有效?

A: 是的,標靶治療與免疫治療是革命性的進展:

⦁ 標靶藥物針對特定基因突變,副作用較低,效果明顯。

⦁ 免疫治療幫助身體自我辨識癌細胞,有些患者反應非常好,存活期顯著延長。

 

Q8:質子治療是否適用於肺癌患者?與傳統放療比較有什麼優勢或限制?

A:質子治療是一種高精準度的放射治療方法,可減少對周圍正常組織的傷害。它對靠近心臟或脊椎的腫瘤特別有利。

但質子治療設備相對昂貴,並不是所有醫療機構都有提供。質子治療亦未必適合所有肺癌個案,主要用於局部腫瘤或特定位置復發情況,須由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評估。

 

Q9:在第四期肺腺癌患者中,平均存活率大約是多少?會否因基因突變而有所不同?

A:

⦁ 一般來說,第四期肺腺癌過往(十年前數據)的中位存活期約為12個月,但因治療進步,近年患者大多存活數年。

⦁ 有EGFR、ALK等基因突變的患者,接受相應標靶及後續治療,存活期可超過5年。

 

Q10: 香港在肺腺癌的整體發病率或趨勢上,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變化?

A:

⦁ 肺腺癌在非吸煙女性中的比例上升

⦁ 整體肺癌死亡率仍高,但新治療令部分患者延長存活

⦁ 早期發現比例偏低,需加強公眾教育與篩查意識

⦁ 政府亦應研究投入更多資源改善使用低劑量CT胸部掃描進行肺癌篩查的可及性

 

Q11: 針對具特定基因突變(如EGFR、ALK)的患者,治療選擇有何不同?是否更有效?

A:是的,這些患者可使用對應的口服標靶藥物(如Osimertinib、Lorlatinib),治療效果明顯優於傳統化療,可以顯著延長存活率,且副作用較少,可以維持良好的生活質量。

這使個人化治療成為未來發展重點。

 

Q12:有什麼預防建議?高風險人士應否定期接受胸肺檢查?

A:建議如下:

⦁ 避免長期吸煙與吸食二手煙

⦁ 注意家庭和工作場所的空氣質素

⦁ 高危人士(如家族史、長期咳嗽者)建議每年低劑量胸部CT檢查

⦁ 培養健康生活習慣,提高免疫力

 

Q13:對患者及其家人有什麼建議?在治療與心理層面上應如何準備與應對?

A:

⦁ 保持正向心態是治療的關鍵部分

⦁ 建議患者與家人建立良好溝通,主動了解病情與治療選項

⦁ 可考慮心理支援、病友互助組織

⦁ 記住:即使是第四期,也有治療空間,不等於「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