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體育五化 提升體會管治

政府需要介入推動改革,促成更多不同企業和專業參與體育,將精英運動員的優異表現轉化成商機。

中國香港代表隊至今在巴黎奧運取得兩金兩銅的歷史佳績,在一眾體育強國中排名前列,絕非易事,有助提升香港和「一國兩制」知名度,振奮民心和提高港人的歸屬感,對本地消費和夜經濟也有刺激作用。

當中「香港劍神」張家朗成功衛冕,與同樣土生土長的「微笑劍后」江旻憓各奪一金,「香港飛魚」何詩蓓兩屆奧運合共贏得四面獎牌,其他傳統強項如乒乓球、羽毛球等亦繼續有好表現,反映香港體育精英化發展已走上軌道,絕非曇花一現,也不是單靠一兩位明星或「輸入」運動員支撐。

回歸前香港幾乎沒有體育政策可言,主要依賴各個私人體育會和個別運動員各自發揮,當年「風之后」李麗珊奪得香港首面奧運金牌實屬奇蹟。特區政府在○二年首次提出普及化、精英化和盛事化的「三化」體育政策,其後再加入專業化和產業化變成「五化」。二十年過來,體育精英化漸見成效,但其餘四化仍有待加強。

普及化方面,獎牌效應無疑有助帶動全民運動,例如近年興起的劍擊熱潮,但現行教育制度,包括課程設計、考試及收生等仍然「重文輕武」。不少中小學生只顧打機上網,缺乏運動,年紀輕輕便出現超重以至「三高」問題。大專學界的運動風氣遠遜歐美等地,許多青年上大學後便放棄運動。大部分家長的心態亦未有轉變。

此外,香港的公私營康體場地並不算少,但部分的維修保養及管理欠佳,收費便宜但訂難,公眾泳池經常因救生員不足而關封。亦有一些設施的用途及設計已過時,在人口老化和少子化加劇,極端天氣日子增加下,應檢討應否將部分大型戶外場地重新規劃,化整為零及轉為室內、有蓋場館,以鼓勵比率越來越高的較長年人士參與運動,強身健體。

盛事化方面,政府最近力推盛事經濟,當中包括不少體育盛事。各界對即將啟用的啟德體育園寄予厚望,但同時擔心相關的交通、噪音、使用率和收支問題。政府必須更主動、積極介入協調,避免不同部門、業界和單位各自為政,令盛事變醜事。要發揮好協同效應,將體育盛事與地區經濟、旅遊,以至文化推廣等融合發展。

體育專業化與產業化乃相輔相成,香港已具備所需的專業運動員和教練等支援人員,也有良好的硬件設施和商業氛圍,欠的是將各方有機結合,關鍵之一是提升各個體育會的專業水平和商業意識。

香港不少體育會仍流於業餘、慈善、貴族、家族,或類似退休運動員俱樂部式的管治,往往識使錢但不懂得賺錢。部分負責人對體育有熱誠和認識,願意出錢出力,但不等同擅長行政、財政和商業、公關等工作,不時爆出財政混亂、用人唯親或選拔不公爭議,以至犯下播錯國歌、掛錯區旗等低級錯誤,妨礙相關項目的專業和產業發展。這方面同樣需要政府介入,推動改革,促成更多不同企業和專業參與體育,將精英運動員的優異表現轉化成商機。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