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仔嘜Jam出新路向︱陳永陸

一個品牌創立之初,大多由家族或朋友拍檔經營,美國家庭多有車房,於是好多科企創業家,例如大家熟識嘅微軟蓋茨和蘋果喬布斯,都係由屋企車房開始創科之路;微軟現時內部仍有Microsoft Garage項目,鼓勵同事發揮創意。至於香港,礙於地方細當然無車房,但上世紀唔少工業家,亦係由家庭式作業做起,以至搬到工廠大廈,及後北上設廠。當中有喺生產以外創立自己嘜頭,好似李錦記、紅A、駱駝牌、維他奶、保濟丸、雞仔嘜等,嗰時家家都有佢哋產品。

雞仔嘜第四代接班人譚天逸(左一)和譚天韻(右一)。

品牌之路多由家族經營開始,發展落去部分企業嘅家族色彩會淡化,由專業管理人掌管,甚至成為上市公司。不過我最近有機會同雞仔嘜第四代接班人譚天韻(Alicia)和譚天逸(Jennifer)傾偈,兩位不約而同話絕不介意公司係家族企業;雖然管理層都有富零售經驗嘅專業管理人,但佢哋好珍惜公司有「家」嘅感覺。公司團隊有家族成員,有工作廿幾年嘅同事,亦有九十後、○○後年輕梯隊,大家融合得好好。事實上雞仔嘜品牌以家為本,外面有咩挑戰返到屋企就係安全網,因此有咩事就大家商量。

但即使一家人都會有不同想法,點樣磨合?Alicia係銀行出身,而Jennifer之前係品牌顧問,兩位返家族企業之後曾經做過一次presentation,分別勾畫自己對公司發展嘅理念,結果好有趣,Alicia嗰份係數字為基礎,而Jennifer嘅presentation就充滿圖像,充分表現兩人嘅專長和分別。不過,正正因為各有所長,佢哋會用理性討論嚟解決問題,並且尊重各自喺不同範疇嘅決定權,當中有意見或不滿要當日講出嚟,唔好有「隔夜仇」。Alicia講笑話,佢加埋Jennifer同專業管理人三位嘅英文名合拼成「JAM」,正正代表公司團隊嘅管理方式,最重要係目標一致,過程可以即興發揮。

不經不覺兩位「返屋企」工作已經九年,最初兩人都抱住「創業」思維,希望為老品牌帶嚟改革,令佢更年輕時尚。上一代掌舵人默默耕耘,一心做好品質,好少出去宣傳。兩位覺得品牌年輕化之後應該更多人buy,但一開始衝得太快,結果新產品吸納新客唔夠快,而舊客又覺得唔啱自己。於是兩人決定重整思路,想清楚究竟客戶群要乜嘢,而雞仔嘜應該服務乜嘢客?

經過一輪思考討論,佢哋回歸到「家」嘅基本面,從年輕媽咪角度出發,因為媽咪會為成個家庭考慮,買最優質嘅產品,特別係對小朋友,有時自己唔計較衣着,但會買質地好嘅衣物畀仔女。

至於未來發展,雞仔嘜四年前曾經撤出內地市場,當時主要考慮到市場未打響因而未達到規模效益,唯有壯士斷臂。但兩位覺得現時網上宣傳力量日盛,例如之前有人喺小紅書出咗一個post,當日即刻返咗過百張單。時機對,公司亦準備就緒,於是計劃再次衝出香港。除網購外,公司都會考慮開店,等客戶可以親身體驗貨品質素,同時維繫客戶關係。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