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國安的新局面,硬對抗蛻變成軟對抗,公民社會指責政府打壓言論、新聞、藝術、創作自由的聲音不絕於耳,未來也只會更多。最近發生了M+要電影《北京雜種》改戲名一事,而更哄動的是藝術發展局扣減對香港舞台劇獎頒獎禮的資助。
事緣主辦者以「勇氣」為去年頒獎會的主題,以一條紅線作為舞台的背景,又邀請尊子和蔡玉玲為頒獎嘉賓,一個是惹火漫畫家,一個是《鏗鏘集》的前編導,反修例事件期間曾製作不少偏袒暴民的節目,藝發局認為這做法「意有所指,語帶雙關」藉此製造社會話題。事件惹來部分戲劇界人士批評是政治凌駕藝術,又說「紅線」背景出於「美學」考慮,藝發局的指責是個「美麗的誤會」。
香港的戲劇界今天還在使用公帑搞這等小動作,我只能以「天真」來形容。觸犯國安法是大罪,小小一個頒獎禮當然完全不是那個層次,但當局因此不再願意繼續用公帑資助這種活動,支持人嘲諷自己打壓藝術創作,也不是沒有道理,而事件並沒有影響藝發局和文體局對戲劇界的其他恒常資助。其實跟人權及其他類別的「自由」一樣,藝術創作自由也不是絕對和無限的,不能老是問「紅線在哪裏?」,因為很多涉及判斷的問題,從來都沒成文的紅線。比如在劇作裏展示裸體、暴力、血腥等元素是否一定不容許?答案當然不是,但每個社會都有一個普遍的道德標準,雖然看不見觸不到,但它確實在那裏,尺度自在人心。其實香港的創作自由仍很大,天下間供戲劇創作的題材那麼多,難道不講政治就沒戲了?
戲劇界埋怨政治凌駕藝術,我只能說,政治不但凌駕藝術,更凌駕經濟、文化、社會,和世界上每一個人的生活。只有把頭埋在沙裏的人才看不到這點。今天世界上仍有兩場熱戰進行得如火如荼,無辜的婦孺死傷無數;台海、南海、東海、紅海形勢異常緊張,哪個不是政治角力造成的?西方社會常把各種人權自由掛在口邊,但美國就關閉了差不多所有孔子學院、限制了中國在美國的新聞媒體、對無數中國和香港的實體和個人施加制裁,這些不都是因為政治嗎?
我曾到哈佛大學進修,是商學院舊生會的成員,定期收到院長和校長的通信。得知過去幾個月很多哈佛師生抗議以色列的暴行,在校內造成極大分裂,哈佛的校董和金主很多是親以色列人士,校長因為不願譴責支持巴勒斯坦的學生而受到很大壓力,更被傳召到國會接受質問,最後黯然下台,這就是標榜人權和學術自由的美國。誰說政治沒有凌駕性?
M+播放電影《北京雜種》,改名為「張元作品」,引起討論。